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视 点

    大学应当是什么?

    胡相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16 版)

        人才培养历来是社会赋予大学的首要职能,成人成才是大学生对于大学的根本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而言,大学应当是什么?

     

    大学应当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师

     

        大学生在校承“道”受“业”的导师不仅仅是教师,而是以教师为代表的、包括师生互动、资源条件、制度设置、风气习惯、校园环境等在内的整个大学文化。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大的境界、大的视野。

     

        所谓大的境界,就是要心中有他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心中有人文,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心中有信念,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淮阴师范学院要求学生从学会关爱他人做起,从关爱父母、同学、老师开始,关爱集体与学校,逐步树立起关爱祖国与人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学院还将人文阅读与涵养作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以培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知识分子处世为人应有的诚信、儒雅、淡定、大度,培养学生博学而慎思、明辨而笃行,用深厚的品德去承载万物,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世事,学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行为的评判,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启发大学生抛却浮躁,潜心向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所谓大的视野,就是要有深广的专业视野、开阔的社会视野、开放的国际视野。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专业的性质和价值,了解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专业研究的前沿动态,如此才能做到专业学习的自觉,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增进专业学习的动力和成效。其次要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培养其关心时事的习惯,让他们认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主流和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从中汲取动力和智慧。第三还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行事为人具有国际化的基点与参照。

     

    大学应当是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乐园

     

        学习研究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根本。当下,大学的中心任务仍然是教学,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为学生之学而教,学校为学生之学而治校。好的大学应当成为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乐园。

     

        淮阴师范学院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会学习、勤学习、有学问作为一种教学文化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会学习,首先是不仅会从师学习、集体听课,更要学会独立学习、协同学习,学会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选定的计划和技术路线去学习,学会在交往中学习,主动建立并融入学习伙伴和学习组织;不仅会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向实践学习,做到学、做结合,把学习融入生活。其次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与读、识、记、做相关的训练和方法的运用,图书馆使用、网络使用、实践调查等工具使用技术与方法的掌握。再次是学会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即问题引导、思维主导型学习方法与模式。

     

        所谓勤学习,首先讲的是学习自觉,以对学习之于人的意义与价值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使“我要学”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具有学习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与人生追求。其次是由此形成的学习行为,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一种基调,形成一种学习型的生活方式。

     

        所谓有学问,是指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一是具有专业的深度,要有一口属于自己的专业深井;二是要有文化的宽度,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化沃土;三是要有文化知识融会贯通的效度,要有1+1>2的学术智慧;四是要有文化知识增长更新的速度,要有创新争先的科学品格。

     

    大学应当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大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既是社会的,又是职业的,更是发展的。这些都需要以素质为内在支撑的能力来维系。大学生首先应当具有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包括养活自己的能力和养好自己的能力,其中既有与吃、穿、住、行相关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与表达、交往、合作相关的融入群体的能力。其次应当具有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文化趋于沟通与融合、职业趋于分工与专攻的社会,大学生应当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因此,不仅要有相对高深的学问,还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能力,使自己不仅专于学问,还能专于学术、专于技术,形成强大的专业能力。第三应当具有适应时变、事变、压力、问题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发展能力,以健康的身心保持自身“在一个现成的环境中有效运作的能力”,即不断强化自身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引领、智慧能力与非智慧能力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

     

        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决定了大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如何既把大学生培养成能自立乐群于社会的现代文明的引领者,又把大学生培养成敬业爱岗于社会的先进生产力的承载者。为此,大学应当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架设好桥梁,做好这一点需要有两大支柱:使学生身心俱健,养成强大的生存力;学用兼优,成为先进的生产力。

     

        (作者系淮阴师范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