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如有文化需求,只要打一个电话,发一份E-mail,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就会迅即赶到群众的家里对口服务——这在陕西省高陵县并非天方夜谭。
2012年以来,该县开始探索和推行公共文化服务“110”模式,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室、文艺社团、文化培训等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群众只要有文化诉求,就能及时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
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高陵县以构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活动室等惠民文化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全县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和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110”作为高陵县文化惠民的新型模式,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经过多次深入村组调研后,该县从接报、记录、汇报、出动、交流、解决、回访等7个环节对文化“110”服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梳理,并吸纳在戏曲、音乐、舞蹈、书画、民间艺术等领域有一定造诣且热衷于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人才,组建了100余支“110”服务队伍。通过面对面服务、网上服务、书信交流等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各种文化需要。
搭建平台激发创造活力
高陵县在推行公共文化服务“110”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对群众每一次文化需求真诚服务,力求实效。
高陵县还通过开展“田园宣讲”、群众文化大舞台、农民文化节、摄影展、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城乡群众享受到快捷优质的文化服务,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而今,高陵县在全县普遍实现县、镇、村体育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全覆盖的同时,还建立起了留守儿童文化活动基地,成立了高陵曲子、洞箫、纸扎、竹马等本土文化项目传习所。高陵洞箫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陵曲子、高陵纸扎、船长芯子等5项民间文化艺术,也先后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毛义宏 刘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