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基层探索

    湖北孝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罗平烺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7日   16 版)

        近年来,孝感市委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为重点,探索建立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集区域内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互助组织为一体的服务组织体系;以党组织班子成员为核心,集党员干部队伍、群众组织骨干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一体的服务队伍体系;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核心,集各种延伸、拓展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体系的三个“1+X”综合服务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有水浇不到根、有火暖不了身、有店买不到货、有灯见不到光”的问题。

     

    服务组织网络化

     

        服务组织“全覆盖”。在农村建立产业型、基地型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劳务基地上;在社区推行“大党委”“大居委”制,设立席位委员,实行“轮值主席制”;在“两新”组织实行党建工作联络员、人才工作指导员、行政事务助理员“三员联派”……孝感市将党组织设置作为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驱动器”,推动组织职能、项目、人员、资金等向一线倾斜,向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聚合,构建全领域、全空间、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服务内容“多样化”。改变以往党和政府作为单一服务主体,全能政府、大包大揽,包办代替的做法,对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的社会事务,放手让社会和群众自主管理。培育发展经济合作、文体娱乐、志愿者服务等7大类组织,延伸拓展议事会、行业协会、公益事业促进会等50余类分支组织,搭建了公众参与社会服务的桥梁。

     

        服务体系“网格型”。以片区型、乡湾型、院落型为单位划分服务网格,把共同爱好、相同特长、相似职业的党员联系在一起,建立网格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党员“明灯户”三级服务网络。孝感城区建立了178个社区网格党支部,425个楼栋党小组,党员“明灯户”5329人。

     

    服务队伍的多元化

     

        顺应社会个体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愿望和诉求,以建设多元化的服务队伍为重点,突出抓好以村(社区)“领头雁”队伍为核心的党组织班子成员队伍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营造“大队伍、大服务”的环境氛围。

     

        做优“领头雁”队伍。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重点从回归“村官”、退伍转业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领头雁”,选派能吃苦、懂管理、会协调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并开展书记公开承诺、书记“评星”和“一定两述三评”。

     

        做强党组织班子成员队伍。加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理想信念、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建设。

     

        做活党员干部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区、党员活动日,开展“乡村夜话”“爱心门铃”等活动,激发服务活力。实施村湾“明灯”工程,培养党员“明灯户”,引导党员争当“五员”(党的政策宣传员、科技致富传播员、服务群众勤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务事务监督员)。

     

        做大群众组织骨干队伍。发挥群众组织骨干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引导其有序参与社会服务。推荐“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五老”人员等先进分子担任各类群众组织负责人,引导群众讨论重大问题,参与民主决策,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由领导、控制、命令向服务、代表、协调的转变。

     

    服务平台的系统化

     

        以建设系统化的服务平台为支撑,强化平台建设由工程型向功能型、分散型向聚合型、平面型向立体型的转变,建设“大平台、大联动”的平台体系。

     

        建好“主体平台”。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拓展“专项平台”。依托“主体平台”,拓展延伸各种实体服务平台。建设“效用平台”。

     

    服务保障的机制化

     

        完善服务群众的制度保障。制定了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7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明确了各领域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市县乡党组织三级联动等7项长效机制,形成服务群众的制度成果。制定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推动基层干部重心下移,构建了服务群众的长效制度体系。

     

        强化服务组织的经费保障。完善以财政预算为主,多渠道、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从2012年起,每年财政拨付社区款项除12万元工作经费外,另外安排10万~20万元的惠民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应急服务。

     

        落实考核评价的业绩保障。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实行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工作平行考核、差额否决;把党员干部服务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对服务不到位、群众评价低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规范群众组织制度保障。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指导各类组织依据自身实际和目标任务,健全制度、章程、流程、标准和规范,确保每一个组织、每一支队伍、每一个平台、每一项活动都有制度规范做保障,使各类组织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三个“1+X”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求,加强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创新城市农村治理理念,转变基层治理模式、方法的有效载体;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办法;是打造社会管理终端和公共服务“超市”,延长党委政府工作手臂,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在探索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发动引导群众参与是基础,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是根本,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是关键,强化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是保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