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星光”昭示农村的明天

    ——湖北十堰竹山“十星”创建20年的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2日   01 版)
    农民喜挂“十星”牌。资料照片

        “十善十美,十星光荣。”一颗星,就是一盏灯,挂在家家户户的门楣上——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十星”的故事已经讲了20年。

     

        20年前,“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悄然启幕。它指向的,是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手段,让逐渐富裕的农民“精神致富”?“十星级文明户”的主要做法是将农村工作的主要方面梳理成致富星、道德星、法纪星等10颗星,农户在政府引导下自我评定、争星创星,在此过程中争荣誉、受教育、强素质、得实惠。点点星光照亮山村,“星级文明户”评选推动竹山两度跻身全国文明县城,这一评选模式也在全国各省区市推广。

     

        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为何生命力如此强劲、适用性如此广泛?它解决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哪些问题?今后又将向何处去?

     

    “人争一张脸,佛争一炷香,哪个不想得荣誉”

     

    ——发挥农民主体性,激活内在荣辱观

     

        启示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评判权、主动权还给人民。“十星”之所以大放光辉,原因就在于找准了增强群众荣誉感的关切点,找准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着力点。

     

        坡屋顶,马头墙,朱红门,格子窗——来到擂鼓镇烟墩梓村,一排排清雅秀丽的庸派民居笑迎来客。

     

        鲜艳的“十星牌”挂在每家每户大门右上方,红底的牌上,10颗星对应着法纪、科技、卫生等10项标准,符合几项,便“亮”起几颗。

     

        临近年终,各个村组的“十星”复评陆续开始,66岁的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原村主任张永刚感慨不已。

     

        20年前,“十星”创建正是从罗家坡村开始试点的。

     

        依靠占全国产量70%的绿松石矿,罗家坡人率先富起来。然而,精神文明没有跟上发展脚步——村班子9年换了11次;每年发生治安案件100多起,甚至发生亲兄弟为争夺矿山互相残杀的惨剧。有媒体送上“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的“名号”,让罗家坡人抬不起头。

     

        “精神文明怎么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搞评选,让群众在评选中争荣誉、受教育,激发认同感和主动性。”时任竹山县委宣传部部长章先友回忆。县委班子反复讨论,并派工作队在罗家坡驻村调研3个多月。最终,农村工作被梳理成10个方面,对应设置“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团结星、新风星、文教星、计生星、科技星、义务星、卫生星”,每颗星都有细化的评定标准。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参与争创,由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等组成评星协会,每年集中评选2次,“十星户”可优先招工、转干、入伍,享受优惠政策。

     

        “星光”所到之处,热情迅速被点燃,关于“星”的故事层出不穷。

     

        争星——罗家坡三组村民张永怀是聋哑人,第一年争星授牌只拿了9颗星。得知自己是因为种玉米没用营养钵丢了科技星,他拍着胸脯表示一定补上。年底复评时,他捧回了十星牌。

     

        借星——麻家渡镇店子街村朱藕英家收入较低,只有9颗星。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回家结婚,好强的她从街坊家“借”来一颗星挂上。儿子儿媳回上海后,朱藕英和丈夫商量:一定要把致富星争回来!

     

        摘星——“我自愿摘下我家的法纪星。”在罗家坡村评星现场,袁胜芝一语惊人。原来,丈夫张金贵沉迷赌博,她只好借评星给丈夫“提个醒”。之后,张金贵再没去过赌桌、牌场。

     

        “人争一张脸,佛争一炷香,哪个不想得荣誉?”张永刚说。

     

        “争得10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10颗星,无脸见乡亲。”对“十星”的爱,成为竹山人的价值追求。

     

    “抓住‘十星’创建,就牵住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

     

    ——顺应时代前进呼声,助推“五位一体”发展

     

        启示二:回应时代需要,是“十星”生命力强大的主因之一。“十星”创建涵盖农村发展全部领域,体现农村工作全部内容,涉及农村工作全部对象,走出了一条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激活、积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道路。

     

        依托“十星”创评,竹山把农村工作的全部内容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各方面政策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排在“龙头”的星,就是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

     

        “一开始把‘五爱星’排在首位,是为扭转极端利己主义。”张永刚介绍。现在,精神扭转了,新问题随之凸显——

     

        竹山是国家级贫困县,此前富裕的只是少数加工贩卖绿松石的个体。如何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致富星”被提到了十星之首,“一星带九星、十星齐争辉”的创建格局形成。

     

        39岁的严其林,正在致富路上奔跑。“2009年,我想办养鸡场,因为家里背着外债没拿到‘信用星’,银行不肯贷款。第二年,我还清了欠款,10颗星齐了,顺利贷款办起了养鸡场。现在,一年收入五六十万。”

     

        “十星”也提高了先富者的道德水准,起到了“一家富带动百家好”的作用。

     

        在首次“十星”评选中,烟墩梓村一家建材企业的老总顾良文失掉了道德星、法纪星、团结星三颗星。评星会上,左邻右舍直率批评:只顾赚钱不愿助人,还爱动粗。“‘丢星’是大家对我的提醒。”他立即改正,先后聘请了20多位本村困难群众到企业打工,还经常到镇中心福利院看望各位“干爹”“干妈”。自2006年起,他连续6年抱回“十星”,还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和顾良文一样,竹山的“追星族”们品尝着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喜悦——10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万多个实力雄厚的农民经营主体,使竹山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十转山上不老松”陈正宽、全国“美德少年”徐航、街头救助老人的“最美姑娘”周丽……一批道德之星先后涌现。

     

        “10星内容涵盖5个文明,抓住‘十星’创建,就牵住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既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又让农民受教育、强素质,两者相得益彰。”十堰市委书记周霁深有感触。

     

    20年,11次调整,6届班子,一个目标

     

    ——持之以恒,与时俱进

     

        启示三:“十星”创建的成功,离不开竹山县实施过程中“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班子换路子不换,坚持把“十星”创建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创建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常创常新,路子越走越宽。

     

        “丢什么也不丢十星”,竹山人希望,“十星”是竹山的恒星,而非流星。

     

        20年里,竹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换了6届,但“十星”创建“一棒接着一棒传”。对创建的重视与力行持之以恒,创建内容与实施手段却是常变常新。

     

        2012年3月,上庸镇北坝村翔何养殖场老板何伦兵贴出一副横批为“争创十星”的对联:“拆旧建新,致富不忘共产党;务农经商,发家依靠信用星”。原来,他移居北坝村后想办家养殖场,却没有资金。“县里出新政策了,只要你评上道德星、法纪星、卫生星,外加一颗信用星,就能上银行凭星贷款!”邻居的话给了他惊喜。果然,他从县农商银行上庸支行顺利贷款3万元。今年,他的养殖场产值可达百万元。

     

        惠及何伦兵的,是竹山2012年出台的“3+X”创建激励机制。

     

        据此机制,农户必须得到道德星、法纪星和卫生星3颗基础星,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星即可享受惠农激励政策,比如,获得“3+生态星”的农户,将优先享受“三改一建”生态产业政策扶持等。

     

        “设立3+X机制,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在进步过程中得到全程帮扶,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差异化需求,让他们更有热情和信心迈向‘十星’。”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

     

        与“3+X机制”同期出台的,还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管理办法》。这一办法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将十星创建制度化,使设星、创星、评星、授星、管星、用星的制度体系更加规范。

     

        这是“十星”创建内容的第11次调整。20年来,“十星”的名称与位次随着现实需要及时变化,创建范围不断扩大。在评选“十星户”的基础上,还开始评定“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给予示范户子女升学、家人就医等方面的优惠。

     

        20年来,竹山县8万多农户参与创建活动,5.6万多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2000多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示范户”,40多个村被评为县级“和谐文明新村”。

     

        为了让“十星文化”深入47万竹山人的心,全县建设了110个十星农民文化广场。

     

        华灯初上,62岁的“民间歌王”王义富唱起自己创作的《十星歌》。

     

        “十颗星星十盏灯,月月照,天天明,十星闪耀照门庭……”歌声中,星光辉耀着新农村的美好图景,映照出新农民的幸福明天。(本报记者 王斯敏 夏 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