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这是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用以自励的话,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写照。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他,仍精神矍铄,清瘦的身影活跃在大中小学、机关以及社区的讲台上。有生之年为青年人传播和宣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他的执着追求。
王辅成当过19年中学语文老师,当过政府官员和大学巡视员。1994年,王辅成萌发了一个梦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习体会,在青年人中宣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知识、信仰和激情,做青年人思想上的领路人。
自此,王辅成开始了他的“三观”宣讲之路。19年里宣讲近千场,听众超过20万人。听他的讲座,总有人激情澎湃,总有人潸然泪下。天津大学2009级本科生高一歌在《写给王辅成老师》的一封信中说:“听过许多人的演讲,可是没有一次像这样几次欲哭,您的真心、赤子之心,您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年轻人的殷殷期盼,如醍醐灌顶,给我强烈的心灵冲击和共鸣。”
“一篇古文一段骚,一组格言一套操,一首诗词一支曲,一个故事记得牢”,每天五六个小时的诵读、摘抄和温习成为王辅成多年来坚持的习惯。他的宣讲旁征博引、说理透彻,宛如“心灵鸡汤”沁人心脾。他坚持原则、有诺必践,站着讲、脱稿讲、不计报酬讲。2011年7月,王辅成腰疾复发,老伴劝他跟主办方换个时间,而他硬是拄着拐杖,站着讲了两个多小时。
王辅成淡泊名利、表里如一。他生活俭朴,一间陋室里,只有那几千册图书才是他的无价珍宝。他对待自己和家人格外节俭,对待别人却总是慷慨解囊、无私扶助。20年来,他把不得不收的讲课费、劳模补贴、各种奖励和自己每月的大部分零用钱,全部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累计捐款20余万元。
有人不解,认为他傻;有的人质疑,说他“如不图财,必定图名”。对于这些误解,王辅成从来不作任何解释,“如果说我图名,就图‘共产党员’这个名”。他常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自己要努力成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否则,就没有上台演讲的勇气。(本报记者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