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历史回眸

    夭折的共和

    ——读《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

    作者:迟云飞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3日 05版)
    《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 张晓波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一书的作者并非专攻中国近现代史,但我觉得正因为如此,作者能不受成见和固化思维的束缚,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意见,并对民国初年的政局变幻提供新的令人深思的解释。

        结束了传统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革命?首先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率先提出革命宗旨的同盟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这是我长期思索,却又在内心十分彷徨的问题。学界向来知道同盟会内部存在很多分歧,是这种分歧削弱了革命党的力量,影响了革命的事业。然而学者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同盟会与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相比,表示遗憾并希望找出其原因。本书作者分析指出:同盟会其实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合的组织,“其内部运转、组织管理方式,都是不明确的”,很难算一个真正的政党,其名为“同盟”,可谓名副其实。同盟会所起的影响及其革命后的尴尬经历,都与这种松散联盟的特点密切相关。此语可谓一针见血。

        武昌起义以后,同盟会何以不能起主导作用?作者指出,文学社、共进会虽受同盟会的影响,却是与同盟会并行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划了长江革命,却远没有能力操盘整个长江革命。所以,黎元洪登上都督宝座,又是意外革命中最大的不意外。武昌革命后政权的格局是革命党人、立宪派与旧军官妥协和共同执政的局面,是后来全国革命政权的缩影。

        对民初政治的另一个主角北洋集团,作者提出了“惰性军政集团”的概念。这一集团成长于晚清,随着革命的爆发而得以脱离清廷的控制而变成左右政局的势力。这一集团的优点是有强大的局势实力,并在人心厌乱的情形下轻易战胜国民党。但是这一集团缺乏政治诉求与政治使命感,所以是“惰性”,但又需要共和制的外壳,否则便失去其合法性。这导致这一集团也难以长久控御政权。当这一惰性军政集团成为政治主导的时候,民主共和也就夭折了。

        有关辛亥革命,有关民初政治,虽然有了无数篇著作和论文,但远远没有能够将其解释清楚。这不奇怪,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变化,每当现实的中国发生新的变化和进展,都会引起人们对现代中国开端——那夭折了的共和——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也正是那段历史的魅力所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