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一个军转干部的“光明事业”

    ——记大庆眼科医院院长于耀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4日   04 版)

        于耀光,原沈空某部医院院长。转业后,他创办大庆市第一家民营眼科医院“大庆眼科医院”,免费诊治患者27万人次,人称“爱民贴心院长”;其医院也被黑龙江省委评为“感动龙江英才团队”。

     

    锦旗与横匾的述说

     

        大庆地区风沙大,患眼疾的人多,而医疗条件滞后。为了让患者看到“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于耀光转业后,筹资买下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8000平方米的旧楼,创办起大庆市第一家民营眼科医院。

     

        而今的大庆眼科医院荣誉室里,挂满各类锦旗与横匾。每面锦旗与横匾,都讲述着于耀光团队关爱患者的感人故事。

     

        明水县复员军人光荣院里,住着80多位老军人,都不同程度患有眼疾,行动不便,影响生活质量。于耀光得知后,派人把他们全部接到医院,为他们一一作诊断检查,最后为11名适合做复明手术的老军人做了手术,全部成功复明。

     

        山村女教师武萍左眼视力急剧下降,乃至失明。赴北京、哈尔滨等多家医院求治,得到的答复是:太晚了,没法治了。于耀光到武萍所在的小山村义诊,看到武萍绝望的神情,破例接武萍入院免费治疗,并请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眼科教研室主任杜申教授亲自主刀,为她做了极具难度的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不久,武萍又活跃在山村学校的课堂上。

     

    经常找找患者的感觉

     

        医护人员入院第一关,就是用心体验眼疾患者的心理感受。于耀光走在路上,会突然把一只眼闭上,看看是什么感觉。“非常不舒服,”他说,“这只是一只眼睛一瞬间的感觉,而患者可能一生就用一只眼去生活……”他对医护人员说,要当好医生护士,必须经常找找当患者的感觉。

     

        应聘来大庆眼科医院工作的人,上岗前都要培训一周,进行一系列特殊训练。其中一个课目是:上班要用黑布蒙住双眼贴墙根走路。这是每个医生护士必练的功夫、必过的一关,以此养成主动为患者让路的习惯。

     

    “光明使者”

     

        2007年2月,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决定身故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2月8日于耀光看到了报道,决定帮助这位患者完成心愿。而按照法规,医疗单位不能随意接受捐献者的人体器官。经多方努力,于耀光通过我国第一个眼库——深圳狮子会眼库,帮患者履行了一切捐献法律协议。

     

        2月14日。这位患者突然离开人世。按要求,人去世8小时内需取出角膜,而当时黑龙江正遭遇一场特大暴风雪。于耀光二话不说,冒雪驾车上路,到伊春摘取角膜后,连夜赶往哈尔滨国际机场,将角膜送上次日早晨飞往深圳的航班,深圳医生当天进行移植,使患者重见光明。

     

        大庆眼科医院为发展大庆作出贡献的老模范、老干部以及社会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免费普查眼病,目前已走访280个社区、乡镇以及25所敬老院,为150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眼病普查。而今,于耀光和他的团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薛 仁 石荣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