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文化强市百城行(89)

    六安:文化活力从何而来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4日   10 版)
    皋城广场
    文化地标:将军墙

        ■六安市市委书记孙云飞: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人与自然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

     

        ■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血脉和灵魂,是最重要的软实力。

     

        主持人语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清代诗人在《咏六安州》中有“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的诗句,它不仅体现了六安在襟江带淮,承东接西的地理位置与“山环英霍”秀美风光上,更体现在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上。南北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东西精神在这里融合,形成积淀厚重文化底蕴。最具代表性的是“古、红、绿”三色文化。皋陶文化、楚汉文化的浸润,红色文化的滋养,山水文化陶冶,六安文化绽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栏目主持人 杨 亮

     

        用文化的眼光打量六安,犹如一本集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好书,给人以阅读的快感,耐人咀嚼品味。在文化自信、自觉、自强中,红色之城六安成为一座日新月异的崭新城市。如今的六安人民,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正积极谋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努力把六安建成大别山区域性文化中心。

     

    文化底蕴提升底气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触摸六安古城,一物一景无不记录着历史的印迹,散发出文化的芳香。

     

        独角兽塑像、英杰俊彦碑刻、“六安拾萃”文化墙……漫步在皋城广场上,每个人都能直观的体味到浓缩了的城市历史精华,体验着流动着的城市文化古韵。法制鼻祖皋陶陵园的兴建,让人们追往思古,汲取文化滋养。2006年,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发掘出土文物500余件,汉代六安国王陵区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六安编制了《六安双墩汉代王陵墓地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组织技术力量,对双墩汉墓及其出土文物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在这座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尧舜禹以下2000多年传承有序的历史名城里,古色古香的文化遗存得到尽心保护。寿州古城、安丰塘、皋城双塔、昭庆古寺……时时刻刻滋润着六安儿女,彰显着城市文脉。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这首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就诞生在革命老区六安。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六安是鄂豫皖苏区核心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从这里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开国将军,使六安赢得“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的美誉。

     

        红色的土地上,传承着红色故事,回响着红色歌谣,分布着红色遗址和展馆。六安建成了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形象的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主线,以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金安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等9个六安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的六安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漆仲明告诉记者:六安英雄儿女为革命和建设作出长期的艰苦奋斗和巨大的牺牲奉献,其精神积淀于深厚的“皖西红色文化”,哺育了六安人的成长。

     

    文化节会铸就品牌

     

        “板栗树靠墙栽,青枝绿叶长上来。五月端午结栗子,八月十五张口开……”皖西大别山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地方特色浓厚。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号子、牧歌、门歌、婚歌、舞歌……构成了民间文化的艺术宝库。为了抢救保护、挖掘整理丰富的原生态民歌,六安市从2008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大别山歌会”。五届歌会不仅挖掘、整理和展示原生态民歌《挣颈红》《锄茶棵》《慢赶牛》16种,而且具有浓郁六安风味的《淮河号子》、《又见大别山》等原创作品,从这里唱红大江南北。

     

        聚集文化要素,打造文化品牌,是六安人凝练城市文化魂魄的成功实践。六安有名山,境内有大别山主峰和主脉,有奇特地质地貌的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六安有丽水,有闻名遐迩的世界七大人工灌溉工程之一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天下第一大塘”安丰塘,响洪甸、佛子岭、梅山、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融合六安人文、生态的元素,六安决定举办一个综合性的节会。2012年4月29日,“中国大别山(六安) 山水文化旅游节”在秀丽的淠水之滨拉开大幕。通过山水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展示六安的秀美山水,展示六安特有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吸引了八方来客。人们徜徉山水的同时,也能充分领略皋陶文化、楚汉文化、治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风景秀美,水面开阔,月亮岛水域开始与体育运动结缘,成为全国水上运动基地之一,月亮岛被称为“水运之都”。这个从举办传统节庆端午节龙舟赛开始的月亮岛,渐渐吸引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国际女子沙滩手球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先后在这里举办,今年还将举办国际赛艇锦标赛。

     

    体制改革续添后劲

     

        2008年3月,集六安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新皖西博物馆正式开放。《皋陶魂·六安历史文物精品》基本陈列,成为展示六安深厚文化底蕴和改革发展成果的“窗口”。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乡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民防科普馆等,以及即将展开的图书档案馆和文化科技馆等一大批公益文化设施,构成了六安开放文化的亮丽风景。

     

        六安市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近20亿元,建成九墩塘、北门塔、皋城广场、水上公园、中央森林公园、一岛两岸综合整治特大型开放式、群众性休闲公园和文化广场,“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六安,注重用改革激活文化事业的发展力和文化产业的生产力。通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广播电视两台合并,新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文化微观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六安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为重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下乡、图书下乡、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已形成常态。

     

        “是体制改革让我们获得了新生。”皖西演艺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席说。依靠“手捧铁饭碗,守着舞台没戏唱”的皖西庐剧团和皖西大戏院终于打破传统观念,组建了六安市皖西演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重放光芒,皖西演艺集团演员们排演的大型红色经典庐剧《杜鹃啼血》获安徽省九艺节戏曲类五项大奖。这部以皖西地区革命斗争生活为题材,讲述了一群大别山优秀儿女为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家庭、爱情、生命的凄美故事的大戏,陆续在市区部队、学校及各县区演出之后,还赴合肥等地进行巡演。

     

        积淀丰饶的文化厚土,正洋溢着时代芬芳。在大别山的群山环抱中,六安正在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中,大潮正起。

     

        专家点评

     

        安徽省社科院院长、教授 陆勤毅

     

        六安把丰厚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地处大别山麓的山水资源相结合,凝练古色、红色、绿色相映衬的城市文化,把握住了文化传承的普遍规律和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

     

        文化名片

     

    寿县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独山革命旧址群

     

        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的独山革命旧址群,完好保留了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六安县苏维埃政府、赤卫军指挥部、列宁小学、革命法庭、苏维埃俱乐部、经济合作社、独山暴动指挥部等10处革命旧址。

     

    金寨红军广场

     

        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的金寨红军广场,是一座纪念红军革命为主题的开放式广场。广场包括了红军烈士陵园、烈士塔、革命博物馆展室、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等建筑,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

     

        (本报记者 李陈续)(专栏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