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8日 星期六

    撷 英

    商周文物饕餮之宴开席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8日   12 版)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觥 本报记者李韵摄

        从4月26日起,在北京,一场商周文物的饕餮之宴悄然开席。掌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天地之灵——玉器

     

        4月26日,《天地之灵——商与西周玉器精品展》率先上桌。在这个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中,社科院考古所将自家珍藏的妇好墓、张家坡墓地、前掌墓地出土的240件(套)出土玉器,端出库房,摆进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展厅。中国自史前就有玉器制作工艺的传统,发展至商周时期已日臻成熟。从展品中,观众不仅能发现商与西周玉器的特色及关联,而且可以看到玉器制作在成熟阶段的高超艺术成就。

     

        妇好墓出土玉器是商代玉器的精华,体现了商王室用玉的特点。这批玉器种类齐全,包括璧、琮之类的礼器,戈、戚之类的仪仗器,各种动物题材的装饰品,圆雕的艺术品,以及其他杂器。无论从造型、表现对象方面,还是在装饰元素、工艺技法方面,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为今人提供了研究商代玉器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探讨殷人的生活习俗、服饰特点、观念信仰、动物类型等问题的资料,因此极具学术价值。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其出土的玉器是西周玉器的一个缩影,为研究西周时期的用玉制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那时的玉器,用于礼器与仪仗的很少,体量渐小,玉戈等玉器甚至已成为服饰上的一种点缀;相应的,装饰用玉所占的比例很大,而组玉佩是其中颇具时代特色的服饰用玉,是周代贵族男女的常备之物。这一时期,丧葬用玉走向制度化,为战国至汉代葬玉之发达奠定了基础。

     

        前掌墓地是商与西周时期薛国贵族的家族墓地,位于今天的山东境内。它作为商代晚期玉器与西周早期玉器兼而有之的遗存,一方面体现出商与西周王朝的主流文化在方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西周玉器对商代玉器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选择这样一个遗址的出土玉器与妇好墓、张家坡墓地出土玉器一并展出,体现了主办者对商周玉器文化中方国用玉的关注以及对商周玉器关联性的审视。

     

    盛世缩影——殷墟

     

        仅一天之后,4月27日,社科院考古所又在国家博物馆N19展厅摆上了另一桌——《商邑翼翼四极之极——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

     

        200余件展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集1950年以来殷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精品,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展览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尤其妇好墓、子渔墓、亚长墓等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制作精美,内涵丰富,既是殷墟宝藏的再现,也是晚商盛世的缩影。

     

        3300多年前,商王朝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为了延续社稷,拯救黎民,第20位商王盘庚率领臣民从黄河南岸迁至洹水之滨,在新邑建都安邦。此后,数代商王彰善伐罪,施德于民,内安社稷,外抚四方,终于化险为夷,并迎来晚商盛世。《诗经·商颂》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被洹水萦绕的殷墟王城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一时号称“大邑商”。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曾经繁华的大邑商早已沦为废墟,引人入胜的殷商事迹仅在典籍文献中留下只言片语。小屯甲骨问世之后,寰宇震动,殷商王都的历史细节从此重见天日。随着考古工作的陆续展开,殷代王都的建筑格局日益清晰,越来越多的基址和墓地得以揭露。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和王陵大墓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铸铜、制玉、制骨等手工作坊布局得当、分工精细;不同级别的房址和墓葬展示出王都之内的世态万象;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出土文物尽显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令人目不暇接。一座无比瑰丽的文化宝藏,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4月8日。

     

        心动不如行动!走进博物馆,享受这场商周文物的饕餮大宴吧。(本报记者 李 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