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热点思考

    住宅标准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毛丰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1日   07 版)
    新华社发 蒋跃新/作

        保障居民住房权利是政府的责任

     

        回顾城市发展史,自古罗马城开始,住房就一直是城市发展伴生的一大难题,也是城市经济必须协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过去3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其城市化规模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的100倍,速度是英国的10倍。住房问题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逐渐累积,在居民消费、人力资本积累、社会和谐等各方面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巨大压力。我国政府从上世纪末开始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城市住房供给。但是不少城市,住房供给和需求之间、住房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从上世纪开始,增加住房供给、降低居住成本、提高住房支付能力,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的共识和基本责任。世界各国城市扩张、战后重建的住房政策实践证明,构建以完善居民居住功能、保障住房权利为导向的住房体系是直面住房矛盾、缓解住房问题的必要途径。因此进一步理顺住房供给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居民城市生活质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住宅标准化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积极意义

     

        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资源承载力、城乡住房体系结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现实看,增加住宅供给、降低居住成本、提高保障水平,实现质量可靠、成本适中、资源节约、居住合意、供给迅速的保障性住房系统,是破解快速城市化阶段住房问题的有力应对措施。住宅标准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切入点。

     

        住宅标准化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以居住功能为导向的住宅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实现居住权利保障和居民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另外,基于住房居住功能的标准化设计能够在保障居住功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居住成本,较好地协调居住成本和居住功能的矛盾。第二,住宅流程标准化有助于政府实现快速增加住房供给的目标。建筑环节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建筑质量,满足增加供给要求。第三,住宅标准化设计和建造,能够在保证住宅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控制和信息披露。正是由于标准化和流水线运作,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和成本信息是透明和明确的。这样保证政府在施行住房政策时,较少面对产业规制困境和委托代理难题,也会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第四,住宅标准化在节能环保上具有明显优势。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标准化建造可以规范建筑业高能耗粗放型生产方式,标准化装修可以避免大量人力、物力的无端耗费。第五,住宅标准化还能促进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与39个行业有产业关联,有巨大的前后向产业关联效应,以住宅标准化为契机,可以促进其上下游行业的规范标准建设,有利于工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完善我国住宅标准化

     

        我国在保障性住房供给和住宅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未来中国住宅标准化建设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城市规划设计程序的标准化。长期以来,保障性住宅存在选址相对较偏、公共设施配套不够齐全、交通通勤相对不便等问题,削弱了保障性住房的社会功能,也造成了资源错配和浪费。因此实施住宅标准化时,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层面实现标准化,针对保障性住房有相对固定的规划设计程序和技术标准要求,从规划理念和程序上保证保障性住宅建设在总体规划中功能的实现。

     

        住房居住功能的规范化和设计的标准化。在过去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保障房存在标准过低,居住性功能满足不够;另一种是经济适用房失之于宽,对面积和户型的追求远胜于对居住功能的追求。前一种倾向容易导致贫民窟化,不能使居民体面生活;后一种倾向则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较大程度的分配不公。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特别是东亚地区发展集合住宅的经验,结合中国各地实际,以套为单位,重点考虑居住形态机能所提供的服务,放弃对面积和规模的追求。因此在综合考虑面积、户型、起居功能基础上设计制定标准化的功能性住宅势在必行。

     

        建筑体系标准化。目前的房地产生产模式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平台,通过开发商来集合土地、资金、建筑、原材料等。这种模式除了在产品上呈现多样化之外,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不透明也是令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十分头痛的问题。在住宅设计标准化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以规范化、产业化流水线为特点的建筑供给体系,重点放在建筑原料质量控制、建筑构件标准化和建筑流程标准化等方面,必然会极大地促进住宅标准化的进展。

     

        决策机制规范化。住宅标准化是资金量大、牵涉面广、切实关系城市居民和政府形象的大事。为了住宅标准化能够切合实际,全面反映各方利益,需要建立规范完善的决策机制。应该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参与式协商标准化的规范决策流程,保证房地产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城市居民代表、政府相关部门有能够切实履行义务的代表,通过法定的程序,充分表达各方面的诉求和建议。

     

        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结合。强调标准化并非搞一刀切,不同区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百姓需求的标准化住宅。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