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观 点 OPINION

    衣食住行衣为首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8日   12 版)

        参观海南省博物馆,笔者意外见到了海南岛黎族人制作的、有着非常古老历史和传播范围的树皮衣。

        衣食住行,以衣为首,足见人类对于衣服这件事的重视。考古发现在数万年前,人类已穿上极其华丽的衣服。按衣服原料制作技术体系的差异,初步可区分为纺织及无纺织两大系统。纺织布是由经纬线组合,由织机加工而成的布。无纺织布简称无纺布,是由原料经化学的作用或物理机械方法制成的布料。树皮布是植物性的无纺布之一。

        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纺织证据见于近东地区伊拉克,在距今9000年的黏土上压有纺织品的痕迹。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则在距今7000年前已流行用纺轮纺线用,利用葛或麻的纤维,织制衣服。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近7000年前的纺织工具。

        人们对用动物的皮制作衣服并不陌生,而植物性树皮布衣服出现的年代更早,约在数万年前已出现。可以说,直到十六世纪欧洲文化向世界扩张前,地球各大洲广泛生活着穿树皮布的民族。

        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由于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石拍遗留了下来。

        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支持世界树皮布文化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约七千年前的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了不同时期的树皮布石拍。碳十四测年石拍上限,在6600年前或者更早。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石拍,比东南亚地区已发现的石拍早了3000多年。更令人讶异的是咸头岭遗址的早晚阶段,均出土圆角长方形石拍,早期的沟槽痕均为两面,晚期单面拍面比较常见,这不仅反映咸头岭遗址早晚期石拍的差异,更说明珠江口树皮布石拍渊远流长及自身演化进展的特质。

        东亚、太平洋岛屿以至中美洲地区树皮布的传统,是人类衣服文化重要的一环。海南省白沙、昌江、陵水、乐东及五指山等地,都是树皮布文化的范围。这些地区也是黎族自治县。但在我国民族地区会制作树皮布的民族不仅限于黎族、海南岛的苗族,云南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克木人、布郎等族也曾经制作和使用树皮布。台湾地区树皮布文化的传统渊远流长,发现树皮布石拍的遗址,几乎分布全岛的范围,共有36处,暗示了树皮布的传统曾一度在台湾岛上有过全面繁荣的时期。就目前所见,台湾的树皮布石拍并非土生土长,更可能是跨越海洋传入岛上的一种外来文化。上世纪50年代越南中部山区的一些民族仍穿着树皮衣服,而在菲律宾的伊特拜亚特岛上,节日期间仍可见居民穿着树皮衣服。

        在学术领域,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上一亿五千万南岛语民族的祖先来源问题,一直是东亚地区考古学、语言学与民族学等研究的聚焦所在。树皮布技术称得上是南岛语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之一。如果有一条传播路径的话,应该是由南中国起源,扩散至中南半岛,然后到达菲律宾,再至中美洲的传播途径。

        从历史发展的大循环来看,不同的制衣技术应该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分庭抗礼的。距今7000多年前或更早的阶段,黄河及长江流域流行纺轮和织机,显示了纺织布衣服的流行;而珠江水系一带,出现了发达的树皮布石拍。而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石拍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30°以南的地域。这一地域亦与桑科植物之分布范围基本上一致。一般来说,热带榕属植物、楮树、环纹榕、见血封喉等植物的树皮均可用作树皮衣的制作及使用。

        将一种看似简单的文化现象放在一个广阔的地域里去研究,总会找到共同的文化渊源,即使是树皮布文化,原来也曾那样的风光旖旎。树皮布和同样发源于中国的纺织丝布,都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丝织品由丝绸之路,自中国西向在陆路上流通远达西欧,最后进入英伦三岛。树皮布技术自南中国南向经中南半岛,席卷东南亚岛屿后,从海路上跨过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而且树皮布与造纸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在中美洲树皮布更广泛被用作纸的书写载体,对中美洲的历史影响至为深远。(杨 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