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光明时评

    培养“蓝领思维”有助于破解就业难

    周 龙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09日   06 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最近几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边出现各种“用工荒”,企业求贤若渴,另一边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解决就业问题不是简单地创造就业机会,寻找就业和企业需求的契合点更关键。

        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可以预见,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就业问题的解决将更加艰巨。

        但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的,是另外一种“人才短缺”现象。例如,昆明近日举办的一场女性专场招聘会上,财会、文员等岗位普遍只开出两三千元工资,与这些岗位相比,月嫂的工资则普遍高出一大截,某家政公司甚至为金牌月嫂开出6000元的月薪。

        其实,不仅是月嫂,“高薪蓝领”越来越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北京CBD快递员月收入追白领”,在看到快递员的工资单后,许多白领大呼“颇受伤害”。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比,现在的就业市场上,技术等级在中级以上的蓝领求职者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工作,高级技师则更加抢手。

        虽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级蓝领的收入普遍是低级白领的两倍,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蓝领”与“农民工”经常被混为一谈。因此,尽管蓝领薪酬越来越有吸引力,许多大学生还是难以转向蓝领工作。毕竟从事工作环境较好的白领工作,仍是许多大学生的追求;而近几年出现的公务员招考高烧不退,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社会保障期待很高,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期许。

        转变就业观念需要现实基础,一味苛责大学毕业生没有道理。但社会环境在变,随着公平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的完善,“蓝领”取代“白领”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已是趋势。因此,创新培养体制和学习思维,就成为社会和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个转变,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蓝领思维”,即以实际动手能力为判定标准,就像一个合格的高级蓝领应当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动手经验一样,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操作型人才。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大学的培养机制普遍还是“白领导向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结构轻操作能力、重个人素质轻团队协作。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这种培养方式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是有效的,但面对中国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像不少代表委员说的那样,高校和个人必须寻找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才能找到破解就业难的钥匙。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