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月29日电(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李易衡)姚兴莲家住河南宜阳县柳泉镇水兑村,全家人都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些天,刚满一岁的儿子得了支气管肺炎,在县医院办理住院时就被告知,用综合支付制度的“A路径”花620块钱就能好。姚兴莲当时就觉得,没住院就知道治好病要花多少钱,还真是新鲜事。
河南宜阳县自2009年7月起启动新农合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实行按病种收费。明确的188个付费病种覆盖了绝大部分常见病,而且每个病种都设计了A、B、C三个临床路径。其中,A、B路径均是定额收费,C路径按实际费用结算。同时根据以往经验,对患者的路径比例制定了“721”的要求,即A路径患者不低于70%,B路径不高于20%,C路径不高于10%,防止医生随意将患者转入更高收费的路径。
针对这188个病种,宜阳还专门制定了B、C路径转入标准。医院和农合办对所有的B、C路径进行审查,一旦被发现违规转入,治疗费用将由医院和医生自付,并且当事医生会被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很重,医生也很怕通报批评。”宜阳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大夫肖华庆说。
“制订按病种收费的标准时,参考了多家县级医院过去3年同病种的平均价格、河南省卫生厅的病种付费指导价和农合办全年新农合资金的统筹情况,最终确定的标准略低于3年平均价和指导价。”宜阳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卢潘霞说。
据宜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刘跟党介绍,医院每年都会提出“路径报价”,由新农合机构和医院经过谈判确定最终价格,并和医院签订服务合同,按照绩效支付。如有结余,则奖励给责任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成为改革的主动参与者。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每月人均收入比改革前大约增加了330元。
在新机制的激励下,主动控费、保证质量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麦晓丽是宜阳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护士长,她说:“以前护理靠手把手传授,现在每一步都有制度规范,在电脑引导下操作,心里更有底了。”
“以前全靠卖药获取收入,药占比达到67%。现在药占比降到30%左右,药品成为成本,而手术、治疗及护理等费用占比由改革前的33%提高到目前的51%,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体现。新农合的补偿费用已达到60%,收入结构渐趋合理。”宜阳县人民医院院长赵银知说。
据统计,宜阳去年1.6万人次住院患者中,65%的患者“入径”看病,平均医药费用比未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低5%—8%,自付比例下降10%,平均住院日缩短0.5天,出院后两周住院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