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书记笔谈

    师德:从“灌输”到“养成”

    曹子建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3日   16 版)
    曹子建,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其科研课题及论文多次获部级、厅级奖项。

        编者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教师职业承载着比其他社会角色更多的道德责任。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师范院校要完成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时代使命,必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将德育过程还给学生

     

        当前,师德教育模式必须完成从灌输向养成的转化。师德教育的过程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内化的养成过程。灌输难以实现师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根本上看,灌输违背了德育的基本规律。学生是师德教育的主人,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必须将德育过程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师德既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内在的个体需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蕴涵着诸多幸福的种子,可以让教师感受感动,收获成功。师德教育要顺利完成由灌输向养成的转化,有必要充分发掘师德的个体价值与意义,注重师德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皈依。

     

        师德养成教育的多元化

     

        知、情、意、行的统一构成完整的师德。认知是师德的基础。师德养成教育,可以从认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但是,认知不是师德教育的唯一起点,更不能将认知教育视为师德教育的全部。师德养成教育的起点可以多元化。当前,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一方面,需要特别强调“言传身教”,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必要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让师范生在感受感动中实现师德品质的提升。

     

        师德具有层次性,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过渡带。师德养成教育,首先要让每一个师范生都达到师德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尽量提升师德的层次。无私奉献与牺牲是师德的至高境界,在师德养成教育中需要倡导,但是不能作为普遍的行为要求。教师是具体的人,具有人的一般需要。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要科学有效,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人性基础和现实的生活需要。笼统、抽象地确立过高的师德要求,容易让师德教育变得不“可亲”、不“可爱”,进而遭遇师范生的抵触和反感。

     

        师德具有时代性。时代与教育的发展不断赋予师德以新的内涵,对师德养成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师德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基础,创造性地增添师德的新内容,或者对传统师德文化进行适应性改造。

     

        师德养成的实践课题

     

        近年来,成都师范学院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秉承“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理念,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努力把师德养成教育融入到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把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与“爱、真、笃、为”的校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确立了“爱、真、笃、为”的校训。“爱”即爱国、爱党、爱民、爱学生;“真”即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真诚合作、真心奉献;“笃”即胸怀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有为有德。我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将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师范生师德养成融为一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和平台,让师范生去感悟和体验师德规范,接受师德的熏陶和浸润。

     

        其次,把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作为“育人工程”加以推进。2010年,学校正式启动了“师范生师德养成计划”。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将师德养成教育内容全面融通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调师范生的主动践行体验。本着“养成是核心、参与是关键、指导是保障”的原则,我校的师德养成教育设置五个模块,建设五个载体,强化五种功能。即通过理论教学作为教导载体,凸显渗透功能;主题活动作为参与载体,凸显强化功能;实践教学作为践行载体凸显体验功能;环境建设作为文化载体,凸显熏陶功能;过程评价作为测评载体,凸显检验功能。

     

        再次,积极推行由优秀校友和在校教师组成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指导双导师制度”,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选拔出来的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德行,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当好大学生的引路人。

     

        另外,学校教师还自发创办了“果筐学堂”,率先垂范,践行师德,带领一批师范生,走进乡下,送教兴学,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教育的一片热土,用无数鲜活的事例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教育和教育之爱,在师德养成教育中开启了由爱心培育爱心的新征程。

     

        师德建设是一个恒久而常新的话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由“灌输”转向“养成”,既是理论创新的共识,也是实践探索的迫切要求。学校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方面作了一定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师德养成规律,创新师德教育理论,探索师德教育新途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