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建地方高水平大学 提升教育整体质量

    郭广生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3日   16 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作品参展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占高校总量95%的地方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力军。其中,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地方高校中的领军高校,是区域创新的骨干力量。努力建设一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在目前2132所普通本(专)科院校中,有地方高校2021所,约占95%。2011年,地方大学的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94.5%、95%、94%。可见,地方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与排头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建设发展,基本形成了“办学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地位突出”的良好办学基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凸显出区域内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随着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批地方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生力军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成为区域创新建设的主力军。

        地方高校在向高水平大学迈进过程中的困境与机遇

        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诸如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模式趋同;学科布局不合理,特色凝炼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团队建设滞后;与中央高校相比,在管理体制和战略布局方面政策环境不对等……这些问题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当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地方高校要突破困境,实现发展,关键在于抢抓机遇。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水平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集中精力,集聚资源,认真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通过协同创新发挥地方高水平大学独特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模式转变、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难得战略机遇。

        协同创新在提升地方高水平大学过程中的作用

        以协同创新为组织模式,有利于汇聚优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我认为,之所以开展协同创新,目的有二:一是解决资源欠缺问题,二是解决发展效率问题。长期以来,受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实现优化整合和最优配置。“2011计划”以高校为主体,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标志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构建了一个公平发展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提供了一个实现“进位赶超”的战略机遇。可以说,实施好“2011计划”,地方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也必将因此而受益。

        另外,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发展中存在着管理趋同、活力不足等问题,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协同创新要求“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势必会打破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这对于地方高水平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科研组织模式,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创新要素的使用效率。只有突破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以及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才能有序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形成多方互动共赢的局面。

        努力办好让首都人民满意的大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勇担重任,有所作为。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进程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2012年学校成立了“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办了全国30余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参加的“2012年全国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峰会”,与会高校达成共识,通过了《2012年全国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峰会宣言》。宣言强调地方高水平大学要找准地方需求,构筑地方高水平大学协同创新体系,走符合区域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北京工业大学地处首善之区,要为首都“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贡献力量,为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解决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己任,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开展了深度融合,探索了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建立了“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首都资源循环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共建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北京市和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性、应用型、工程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性高的特色科研体系,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办好首都人民满意的大学。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