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这个学校如何实现就业率98%以上

    ——江苏理工学院现代职教体系采访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8日 10版)

        12月27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这是全院师生的大喜事。12月以来,频传的捷报再为该院锦上添花:

     

        12月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落下帷幕,该院商学院星辰队荣获二等奖;

     

        12月10日,该院6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

     

        12月18日,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上,该院学生秦胜男荣获“移动互联网设计”一等奖……

     

        为何这所学校频频在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在人才培养上,这所学校究竟有怎样的高招?对此,江苏理工学院院长左健民的回答言简意赅,“我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高职到本科、硕士的职业教育,培养了高水平职教师资和高端应用型人才。”

     

    培养“专而特”的职教师资

     

        12月27日,寒风裹挟着细雨,记者走进江苏理工学院。

     

        “轰隆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实训大楼里传来聒噪的机器声,循声记者推门走进“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实训室。宽敞的实训室内,8辆小轿车一字排开,一辆黑色奔驰的发动机引擎盖下,一位中年老师正在讲解,六七名学生手拿钳子、锤子等工具伸着头认真观察。

     

        学生缪伟就在其中。缪伟原来是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学生,2008年和2009年,他连续两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奖,毕业后被江苏理工学院破格录取为一名本科生。缪伟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才有机会进入江苏理工学院继续学习。来之不易的机会让缪伟格外珍惜,他刚刚考取了汽车维修技师,已经做好当教师的准备。

     

        作为江苏唯一一所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江苏理工学院以教师为抓手,给学生更高层次的教育。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引进了4名德籍教师,11人拥有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维修大师傅及汽车维修技师证书,80%的教师前往德国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培训,将新理念带回学校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全省职业中学的汽车专业教师中,有1/3来自该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为企业培育“设备医生”

     

        机械工程学院的实训中心内,机械电子工程系学生正在上课。他们三五结群地围着一堆散落的零部件,不停讨论该如何组装,课堂气氛甚是热闹。随行的江苏理工学院副院长周全法说,这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认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器运作的内在结构,学会从根源上看问题、找方法。

     

        周院长话音刚落,一旁的韩兆顺同学急着插话道:“进了企业,我们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我们会从根源上把脉除根。比如,这根线为什么要接到绿色端口,而非黄色端口?”说着,韩兆顺就拿起电线接头,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左健民说:“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能为机器设备动手术的‘医生’,这是职业教育的更高要求,也是我院与其他院校职业教育最本质的差别。因此,我院学生颇受单位喜爱,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院还建立了中高职到本科、硕士层次职业教育的“直通车”。左健民激动地说:“2011年,我校成功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实现了职业教育从专科直通硕士,培养更高层次的科研创新型人才。”

     

    专利孵化成企业

     

        把专利孵化成企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江苏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另一特色。

     

        中午,记者驱车来到武进区牛塘镇的常州翔宇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前长椅、桌凳、花箱等构成的脂塑景观制品组合展格外引人注意。“这些脂塑景观产品都是用废电缆的PE、电路板的非金属粉末等废弃物研发而成,节能环保。”公司财务部经理吴颖耐心介绍。

     

        吴颖是江苏理工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她说,公司是在母校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孵化而成。2009年,江苏理工学院组建翔宇资源循环大学生创业团队,团队设计的电子废弃物全组分高值化清洁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银奖,在学院的扶持下,这一项目迅速投产运营,无形的科研成果壮大成为了企业。

     

        “现代职教体系建成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完善科研成果孵化平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激励学生创新。”左健民如是说。近年来,该院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累计获奖50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房继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