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知易行难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2日   05 版)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采访是在《德国商报》(德国第一大经济类报纸)记者卡特琳·特普兹的协助和陪同下完成的。在整个采访途中,我不断地追问被采访人和卡特琳,究竟他们自己是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德国人对职业教育、对脚踏实地的崇敬。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绝非偶然,也难以复制,它和德国的文化背景、企业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教育体制密不可分。事实上,德国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较低一直受到外界的批评,不少批评者认为德国在高中阶段政策性地控制大学生比例是对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侵犯。但德国人自己却不以为然。“为什么非要上大学呢?”“学门技术,踏实做点事情不好吗?”——人们总是反问我。在德国人看来,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比去上大学“低人一等”,反而可能因为有技术而在找工作时更受欢迎。这种不盲目崇拜大学教育的社会观念,应该说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同时,这也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德国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对高等教育热情过度的世界里,要改变大多数人的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同时,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也非常重要。在德国,企业无论大小,都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区别只在学徒多少而已。在德国人看来,政府之所以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定,是因为大家都已经在这么做了。规定无非是规范一下具体做法而已。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常见的。对世界大多数企业而言,职业培训是新人入职后的事,为也许最终根本用不上的年轻人投入人力物力是不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不能不说,在这一点上,德国企业是颇有些“奉献精神”的。

        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制造业挪出本国,挪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自己则更热衷于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挣“快钱”。在这股抛弃制造业的浪潮中,德国是比较清醒的,始终努力保持自己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当世界从金融迷幻中醒来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德国人还在制造呢!”。很难定义究竟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德国制造业的长盛不衰,还是制造业成就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兴旺发达,但是,德国人崇尚脚踏实地搞实业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我们中国呢?我们的社会有没有“高等教育崇拜”?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培养学徒工的眼光和胸襟?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对学习技能的热情?在房地产业、金融业一本万利的今天,我们对实业还有多少耐心?在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恐怕只能说,职业教育的“德国模式”我们还学不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