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洋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制作的《2012连式中国服务型政府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调查覆盖34个城市的2.39万余名公众、3606家企业,按照“公共服务满意度”、“政府效能”、“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政府信任”五个维度,让受访者评价对各地政府的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效能”一项得分最低,10分制中得分最高的也未能超过5分,被称“无一市及格”。另外,“政府信任”项目得分也普遍偏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服务型政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短板”,与民众对政府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亟待加强。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把掌管一切资源、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有限政府;而在社会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志即是“政社分开”。将社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十八大报告中,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政社分开”被两次提及,这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体系改革的要求。2012年10月,《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规定,“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表明了政府对主动划清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往服务型政府努力的态度和决心。
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与防治艾滋病民间组织代表座谈时强调,在防治艾滋病的领域,社会组织的作用特殊而不可替代,“很多事情都靠政府包办,办不了,也不一定能办好,我们应该更加鼓励发挥好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来加强社会建设。”这被认为是民间社会组织的“春之声”。社会组织对于公共服务有广泛的热情,也有更加专业的能力,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在政府宏观层面的管理和支持之下,依靠和利用好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及公共服务热情,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的活力,让一切创造力源泉充分涌流。
当前,“政社分开”的改革路径逐渐进入深层次难关,一些事业单位严重官僚化,官办NGO组织公信力不足,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缺乏统一可靠的认证机制,其公共服务能力的培养也不够到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尚缺乏法律规范。未来,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观念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务实高效的政策推动,真正建立有效的、有制度制衡和社会监督的现代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