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完善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作者:扈晓琴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07版)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未来。为此,我国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多方面保护,并通过综合治理手段,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专门设置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原则以及分案处理等相关制度。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社区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平台。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发挥社区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模式。

     

    一、明确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的作用

     

        预防青少年犯罪最好的策略是在其可能走上犯罪道路之前进行矫正和扶助,以此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社区预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共识。为此,我国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的预防体系,并通过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强化社区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而言,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的作用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作用。社区预防能够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有效弥补家庭、学校教育的不足,堵住青少年犯罪的隐形缺口。二是沟通作用。社区预防能够适应青少年群体动态分布的特点,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提供更多与青少年沟通的机会,方便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三是兼顾作用。社区预防可以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二者进行兼顾与结合,有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四是同化作用。青少年较之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社区文化的影响,在社区预防中,青少年会逐渐对良好的社区文化产生认同感并主动接受,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犯罪的发生。

     

    二、把握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的理念

     

        《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对各国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工作的具体实施起着借鉴作用。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关于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意见》中也对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进行了指导性规定。

     

        综合来看,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应当突出把握以下几个理念:一是科学预防。即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应当在科学了解并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社区内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二是超前预防。要对青少年犯罪做出预测,对一些可能的犯罪进行提前防范,要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消除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三是个性化预防。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定性,把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和一般社区预防区别对待;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青少年、不同犯罪类别、不同犯罪诱因等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预防方式方法。四是综合预防。要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预防主体的有机整合,包括职能划分、协调与调整等,还需要整个预防体系的有机整合,包括立法完善、环境改善、心理指导等多方面的配合实施。

     

    三、完善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通过完善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可以有效强化对社区青少年的服务,发挥独特的社区预防优势。

     

        成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可以建立由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社区司法警务室、派出所等共同组成的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督促、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管理、服务等相关事务,通过预防、挽救、教育、感化等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一线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引入社区,由他们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而政府只是担负起组织、管理和评估职责。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社区及青少年之间的桥梁,及时协调社区各部门的合作,动员社区领导关心青少年的问题,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完善青少年福利服务机制。可以成立社区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少年科技站等,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真正符合社区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福利服务输送网络,关心、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成长。

     

        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救援机制。应当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救援机制,加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知识教育。例如,可以通过举办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设立青少年生理、心理辅导室等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引导,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构建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系统。要结合所在社区的实际,对社区环境进行合理分类,明确社区中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系统,对社区环境进行定期评估,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社区中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环境问题,抓住苗头,适时预警和控制。

     

        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志愿者队伍。应当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有志从事志愿者活动的人士参与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工作。另外,还要完善志愿者选聘、学习和考核、奖惩等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志愿者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