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见仁见智

    让文化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作者:赵立波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09版)

        两则消息令人振奋。一是国内首个海洋文化产业园——“中艺1688文化创意园区”落户青岛。该园区围绕蓝色经济区战略,以设计、交流、传播等“三个中心”为核心,围绕产业集聚、品牌创新、创业孵化、文化旅游、商贸办公、配套服务等“六大职能定位”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二是海洋文化产业首次被提上国家政策议程,“十二五”期间海洋文化产业将呈现滨海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电影视业、体育与休闲文化产业、庆典会展业五龙竞进的局面,海洋文化产业预计能达到大约12%的增速,到“十二五”末总产值可逼近一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可谓风生水起,一大批结合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文化节庆、传承传统海洋文化、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研究等展开的海洋文化建设蓬蓬勃勃。包括厦门、青岛、舟山、日照、防城港等多个城市,甚至以海洋文化名城、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滨海文化名城等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定位。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1.8万千米海岸线,沿海地区占国土的13%,却养育了超过40%的人口,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呼声日益强烈,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却是我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烈,现代海洋文化还不够发达。大航海时代后人们对于“蓝色星球”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更多的依赖,不断扩张中的海洋文化在与大陆文化碰撞中显示出更积极进取、更适应发展的优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必定要在大洋中有所作为。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建设海洋强国”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但当我们心理上依然远离海洋时,当海洋文化软实力没有足够强大时,海洋强国建设尚缺乏充分的理论引领与持续的动力支持。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从而以海洋文化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发展海洋文化,一要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统筹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发展,弘扬包括传统海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优秀海洋文化成果,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事业与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海洋文化。二是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海洋科学素养;特别是把海洋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与干部培训体系,提升海洋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战略地位,强化各级领导的海洋战略意识。三要围绕海洋强国建设主题,大力推进文化与海洋事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海洋文化建设与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壮大海洋国防力量等的调频共振。四要将海洋文化沉淀为人格,消除与海洋的心理距离,使每一个中华文化继承者的内心都能亲近大海、拥有大海,从而培育海洋意识,强化进取精神,扩展蓝色视野,涵养大国心态,以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以“日以勇猛、日以高尚”的精神风貌引领、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青岛行政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