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如何看待戏说经典文化现象

    作者:常勤毅 高国兴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09版)

        经典文化,是指已构成民族文化传统,千百年来人们普遍接受并传承的文化。戏说经典文化是指依据经典文化原型,通过再创作在立意上改变经典文化原有的教育意义、伦理意义、社会意义,增加了娱乐成分、幽默智慧元素,同时获得商业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对经典文化的戏说已成为一种文化常态,人们对戏说经典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应如何看待戏说经典文化现象呢?

     

    当下戏说经典文化的表现方式

     

        纵观当下的戏说经典现象,大致表现为如下几种:一是利用经典作品的人物和人物基本身份再创作,在搞笑中传播市场经济思想、理念,以企业培训书籍为多,如《水煮三国》等。

     

        二是与原作有关,基本尊重原作的故事梗概和发展脉络,但增加了演绎、搞笑成分。如电影《英雄本色》,内容选自《水浒传》林冲和鲁智深惺惺相惜,勇斗高逑的英雄故事,与原著没多大差别,但现代语言运用,戏说成分增加,戏剧喜剧色彩浓厚了,很有观赏性。近年来充斥影视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欢天喜地七仙女》,电影《赤壁》、《鸿门宴》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是时下流行的一些历史穿越剧、历史穿越小说,今人穿越古代重新演绎历史、参与历史,古今历史融为一体。如电视剧《宫锁心玉》、《后宫甄媛传》等。

     

        四是“恶搞”经典文化。所谓“恶搞”,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了,和经典文化内容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却起到了亵渎经典文化、扭曲经典文化的作用。如一度出现的Q版语文《一件难忘的小事》就是对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嘲弄。

     

        一个时期以来,专家学者对这种戏说文化现象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这是对文化经典的糟蹋,主张“敬重经典,慎守财富”。但这并没有阻挡戏说经典文化的潮流。历史穿越剧《神话》、《步步惊心》、《女娲传说之灵珠》、《回到三国》等等不断走俏荧屏;电影《孔子》、《赤壁》、《鸿门宴》等等大片不断拉高票房价值;历史穿越小说在小说网站点击率仍然处于排行榜的前列。

     

    戏说经典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模式。现代文化模式与古典文化模式不同,在价值标准上,重视个体价值,重视经济价值;在观念取向上,体现对多样化的追求;在社会格局上,政治本位、伦理本位的降低,代之而来的是经济本位、娱乐本位的提高。文化模式转换带来的是对传统文化以一种轻松形式的解读。

     

        二是科技进步推动的结果。材料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种新材料、新工具出现,社会生产力都向前跃进了一大步,随之人们观念、意识也相应向前迈进。材料是属于基础性的、先导性的,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光电子出现,网络媒介诞生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语言、网络文学、网络短信等新的文艺样式的出现,必然首当其冲地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戏说。

     

        三是文化产业化发展潮流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日益广泛的趋势下,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港台影视剧在大陆的流行,开了文化产业发展先河,为文化产业化运作提供了样板。而娱乐和戏说是港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大陆很容易跨过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很快地站在港台戏说基础上将戏说经典文化的文化娱乐样式推向新的高度。如电视剧《武林外史》就是集港台文化运作大成、同时也是集戏说经典文化表现类型大成的代表作。

     

        四是经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为戏说提供了“幽默”成分。经典文化发生在农业文明时代,用那时的眼光来看,创作是合理的,社会意义是积极的。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时的现象就不合理了。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因为家穷,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好把人家墙壁凿一个窟窿,借光学习。而现在学生看了这个故事肯定就不能理解了。你凿人家墙壁,人家没发现吗?当时没发现,冬天的时候会透风也应该发现堵上的啊。两家墙壁中间有个窟窿,会不隔音,邻居会发现这个窟窿的。另外,凿墙壁的人也不是好孩子,破坏公共设施,不值得宣传啊!提出来这一系列问题本身就是在戏说。

     

        五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通过戏说反映出经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经典文化需要更新。戏说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扬弃”过程,是经典文化“涅磐”再生的过程,流传下来的是适应时代的传统优秀文化,淘汰的是与时代发展相矛盾的文化。

     

    对戏说经典应抱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对于时下流行的戏说经典文化现象,笔者以为应区分不同表现形式区别对待。首先,对前文提及的第一种类型,采取的态度是允许。对第二种类型采取的态度是宽容。对第三种类型采取的态度是审慎支持。今人穿越古代参与历史,这是运用电视手段再现了读者通过阅读方式参与历史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方式。对第四种类型坚决反对。我们在看到戏说经典文化现象是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制对经典文化的“胡作非为”。优秀的经典文化需要维护,如表现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教育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形象不容戏说。我们在鼓励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不要担心经典文化传播会受到影响。通过借用经典作品中的人名来实现传达市场经济思想目的的这种类型的戏说,演绎大话经典作品的戏说,在某种程度上错误传达了经典文化,但不会对经典文化正常传播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只有熟悉经典文化,知道在哪一点上作了颠覆,才会发笑,不熟悉经典文化,戏说不会达到搞笑目的。相反,为了看懂戏说作品在哪一点搞笑了,有可能催促观众和读者去读原著。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有一定的时间性,戏说经典文化现象也会逐渐式微的。每一种文化现象发生、发展、结束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会被新的文化现象所取代。现在人们已经对戏说文化兴趣递减了,只这一点就突出说明了,戏说经典文化现象最终不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作者为浙江文化工程课题组成员,宁波大红鹰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