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大学汉学系的李夏德教授,这几年每年都去中国七八次。日前,他不顾长途旅行的劳累,在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说,近十年,中国的最大变化是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的交织更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更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面对话”的时代。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还愿意倾听外国专家的意见。这对新兴大国而言是难得的。这表明中国对全球发展所承担的义务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相信只有与别国联手,才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
李夏德认为,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中国近十年的又一明显变化。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固然重要,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同样重要。文化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方的基础。只有加深相互认识,才能较客观、正确地判断对方。中国已在全球建起了数百家孔子学院,点燃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和中国人的了解。他说,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年多来,已举办了200多场各类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受到奥地利民众的欢迎,因为这类文化对话与交流,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近十年中国政策的内外透明度都在上升。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使我们每天都能获得海量信息。另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高了,欧洲媒体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报道。他感到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对华报道中,仍有许多标签性的、带有成见的报道。如只报道中国发生火车事故,不报道中国的铁路建设;只报道官吏腐败,不报道政府的业绩。其实,不管政治体制如何,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倡导或鼓励腐败。欧洲媒体对华报道缺乏客观、公正、全面,从而导致西方受众产生对华“恐惧”。中国加大透明度,有助于西方民众全面了解、认识中国,消除其对中国的“恐惧”。
李夏德表示,他深信未来十年,中国会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会在保护生态、反腐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制社会建设等方面,找到切合中国实际的解决办法。(本报维也纳10月29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