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英国广播公司(BBC)因爆出的一件大丑闻而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11年以80多岁高龄去世的BBC著名资深节目主持人,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吉米·萨维尔被揭露在其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涉嫌以各种方式性侵数百人,大部分受害人是少年男女。他甚至不放过自己的亲戚。据称,受害者名单中他当年只有12岁的曾侄女也赫然在列。警方透露,截至目前的统计,萨维尔案受害者人数已超过300人。另有证据显示,BBC内部还有多名人士涉案。
BBC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除广播和电视外,它同时还提供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和互联网等服务。按照西方的说法,BBC“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BBC成立于1927年,与它同龄的萨维尔让人们也看到了这个“最受尊敬媒体”的另一面,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竟然能把这样一个天大的罪恶包藏了近50年。萨维尔曾是BBC的台柱,英国的偶像级人物,主持过两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在公众眼中,他还是个慈善家,一生筹款4000多万英镑,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其中许多项目与帮助青少年有关。因对慈善事业的巨大贡献他在1990年被女王册封为爵士。可谁也没料到,这位大善人竟然是个两面派、一匹披着羊皮的大色狼,且近半个世纪的持续丑行竟丝毫不为人知,最终功成名就“寿终正寝”。真是天大的讽刺!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英国警方说,截至目前的调查表明,萨维尔可能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色狼,其作恶前后近半个世纪,受害人数百人之多,且多是未成年少女;同时他也是最“成功”的色狼,以如此恶行竟能安享晚年还寿终正寝。人们惊诧于这起性丑闻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萨维尔的恶行也并非始终无人察觉,BBC内部早有传言,但BBC高层硬是始终能让这一切只限于传言。过去几十年间,英国警方也曾数次就针对萨维尔性侵的指控展开调查,但最终都以“证据不足”不了了之。据报道,去年11月间BBC的著名新闻调查节目《新闻之夜》曾制作了一期针对萨维尔性丑闻的节目,但“迫于高层压力”,该节目未能播出。据警方透露,BBC内部绝不止萨维尔一人涉嫌性侵犯指控,有一些“社会名人”可能也与萨维尔案有着各种各样的牵连。而BBC高层为维护其所谓企业形象和知名主持人的名声,一手遮天掩盖了一切。在BBC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10月23日英国议会接受文化委员会质询时竟然说,萨维尔丑闻于BBC而言是“伟大的企业犯下的伟大错误”。他还有一句话令听者感到十分恐怖,他说,是“BBC的文化氛围”给萨维尔提供了机会。人们不禁要问,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啊?在这样的氛围下,主要收入源于纳税人收视执照费的BBC,其社会公信力何在?
BBC自称是一家“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但事实确并非如此。在英国,每个家庭每年都必需购买电视收视执照才能够合法接收电视信号。的确,BBC数十亿英镑年收入中的四分之三来自电视执照费,但制定执照费收费标准是由政府来把持的;此外,政府每年对BBC还有数亿英镑的特别拨款。这就注定了BBC“独立运营”的说法大约只能是个玩笑而已。有分析人士说,很难相信,没有其他因素的作用,萨维尔的天大恶行能藏得这么久;也许在某些人眼里,头顶光环的BBC台柱吉米·萨维尔那些见不得人的行为只是“瑕不掩瑜”吧。
另有一件事也让人们感到惊奇。一向擅长揭发私隐的英国媒体早先没有任何动作,只在萨维尔案被披露后,才跳出来“痛打落水狗”,连篇累牍,爆料纷纷,颇有些“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的味道。这样的一窝蜂除了新闻炒作,借此卖点博取读者观众收视率,怕是难以令人得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结论。
萨维尔性丑闻案的喧闹声中,有当地媒体近日还顺便揭露了另一起“奇闻”:一名BBC的男记者因遭女同事的“强力”性骚扰长达5年,多次向BBC高层投诉未果,反被送入精神病院。为求解脱,这名记者10月22日以塑料购物袋套头的方式自杀身亡。
一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的BBC以其前著名主持人爆出的特大性丑闻而深陷公信力危机,让世人再一次看到了西方媒体光鲜的外表下包藏的丑陋内核。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这种“文化氛围”自然也并非BBC所特有的。很难相信,有着如此这般乌七八糟“企业文化”的西方媒体对于社会责任能有什么令人欣慰的担当。
(本报伦敦10月29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