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偏远、地域辽阔、经济条件落后的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而且参合人数、财政报销比例每年都在上升,群众的满意度也在逐年上升。这不能不说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小财政、大民生”惠民政策的成功。
在青海的农牧区,听到各族群众夸赞党和政府最多的两点,一是“免除农业税”,二是“新农合”。如果说前者给了农牧民法律、政策上的依靠和信任,那么后者解除了农牧民因患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1.中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老人健康靠什么来保障?颜生宝、王正安两位老人的看病经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汽车向西,深秋的青海高原,树木已经凋零,早晨的气温在零度以下。在寒风里,记者来到了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医院。住院部内科病房里,温暖如春,17床和18床上,两位老汉正在输液,得到了正在查房的副院长黄炯的同意后,记者和两位老汉攀谈了一番。
66岁的颜生宝是湟源县和平乡蒙古道村的农民,他因为肺部感染已经住院一个星期了,经过治疗,病情大有好转。颜生宝说:现在我们农民看病真是方便,那天我来看病,医生检查后说要住院,当时连押金都没交就住进来了。黄炯副院长插话说,现在县级医院都实行的是先住院后结算,而且是拿卡结算,新农合可以报销70%,如果是贫困人口,还可以再二次报销15%,再加上一些减免费用的政策,最后个人最多出10%左右。颜老汉接着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去年我家老阿奶(老伴)住院做了个甲状腺切除手术,花了一万三千多元,最后报销完,自己才掏了一千二百多元。这要在以前,这个病只有忍着扛着。”记者问:“现在不交钱了,大夫和护士的服务有没有变差?”颜老汉马上往上坐了一下说:“服务态度好得很,人家真的把我们庄稼人当人哩。”
邻床的老汉叫王正安,是湟源县申中乡庙口村的农民,63岁的他患有双肺结核,是老病号了,这几年一入冬就要住院治疗,有时一年要住两三次院进行输液治疗。王老汉说,他是低保户,住一次院就要花六七千元,自己才掏一二百元,“要是以前,我掏不起钱,这个病就是个死,一点希望都没有。”王老汉说,“现在,我的信心很大,一定要把病治好。别的不说,你就看我身上穿的病号服,都是医院免费发的,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待遇,真是没有遇到过。”
2.走进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心卫生院,我们深深感到,新农合照亮了农牧民的健康之路。
离开湟源县,记者决定继续向西,换乘火车,到青海的西部去看看新农合的情况。西去的列车在青藏铁路上经过一夜的奔驰,第二天早晨到达离省会西宁市800公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格尔木一派西部城市的景象,道路宽阔,生机勃勃,南边昆仑山峦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
10月19日,记者来到了格尔木市西边,地处瀚海戈壁的郭勒木德镇中心卫生院。年轻的蒙古族院长、外科医生乔雪松陪着记者走访了这个卫生院其中的一个医疗点。这个卫生院有四个医疗点,担负着全镇2.6万平方公里辖区、4.3万余人的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记者对乔院长说,你的服务范围差不多有内地的小半个省大。乔院长说,郭勒木德乡卫生院服务半径最远的牧业村离镇政府所在地有210公里,最远的农业村有42公里,巡诊一趟也是一项“大工程”,没有十来天走不完一圈。
记者了解到,郭勒木德镇的新农合是2005年实施的,现在,人均门诊账户由最初的23元增加到成年及老年人人均300元,18岁以下400元,住院报销比例由最初的60%增加到现在的90%,大大降低了农牧民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
在卫生院的诊断室里,张芳医生正在为西村64岁的赵玉珍量血压。量完之后,张大夫仔细地叮嘱赵大妈说,“你是低血压,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食物。明天起床后记着不要吃饭、喝水,早上来抽血做个全面化验。”赵玉珍说她有个邻居也和她一样不舒服,张大夫又叮嘱了一番注意事项,让赵大妈把她的邻居明天带来一同做化验。记者在写赵大妈的名字时,她认真地给记者在桌子上比划着她的“珍”字,同时对记者说:“你看这些大夫态度多好,就像自己的儿女。”乔院长说,现在,基层卫生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农牧民群众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和疾病预防,使农牧民的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观察室里,卫生院的副院长保长洪正在给输液的郭勒木德镇扎西达吉林寺的蒙古族僧人格桑拉青做检查,拉青患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记者问他,有没有医保卡,拉青说:“政府早就给办了,我们看病也和村民一样,不要钱。”
离开郭勒木德乡,高原的阳光炽烈,大漠深处的乡村,静谧而温和。
3.全科医生给基层医疗卫生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走进了西宁市沈家寨卫生院。
青海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匮乏,广大农村牧区缺少医生,尤其缺少全科医生。所谓全科医生,是能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具有资格向患者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医务人员。从2004年开始,青海省加强了全科医生的培训,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青海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到目前为止,这个基地已经举办了三十期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班,对全省六州一地一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培训人数达2939人次。
10月23日,记者来到西宁市沈家寨卫生院,这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部接受过全科医护培训。在住院病房,医院的副院长朱婷和医生魏萌正在查房。60岁的李永花得了带状疱疹,住院治疗已经三天了,病情已无大碍,再过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李永花,可以凭医保卡报销75%的药费。她对沈家寨医院医护人员的服务尤其满意:“服务态度实在好,这些大夫对我们病人的情况和家里的情况都了解。”
沈家寨卫生院的院长马小宁说,沈家寨卫生院服务的地区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有9个村,6个社区,服务人口51166人。在他看来,全科医护培训对卫生院开展社区卫生工作帮助很大,受训学员接受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服务的全科医疗理念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充实了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学员们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上,其业务素质、服务质量和工作态度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马小宁举例说,他们医院根据所管辖的人口数和小区居民家属院数量,按全科医生、全科护士的人数组成十个家庭医疗团队,开展专项医疗卫生服务。从去年开始,免费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为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着高血压病人1750人,糖尿病人537人,这些病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医生,随时都能得到医生的治疗和就诊咨询。现在,全科医护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接受和认可,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保障。
(本报记者 刘 鹏 李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