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首次提出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这是我们党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在这次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谓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时光荏苒,十年很快过去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开辟了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贸易大国第三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也要看到,从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意外爆发,带来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近五年来,西方发达经济体仍然没能走出经济下滑的谷底,欧债危机解决不见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在国内,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改革的难度日益加大,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成本也在持续走高,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面临的转变发展方式更是一场必须面对的深刻变革。
越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要作出理性的判断,尤其要坚定发展的信心。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事实上,我们依然有三条充足的理由做出判断:今后一个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这样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先,和平与发展的环球格局和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外部环境。人类工业革命还不过两百年,市场经济发展不过一百年,技术革命就带来了超越人类几千年历史的生产力大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重组和流动,信息革命将人类的命运超乎寻常地连接在一起。只有各国通过和平发展和协商互助,才是适应生产力变革进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成本最低的制度演进方式。一次源自发达国家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的全球转型,也恰恰是开启东西对话、促进互利共赢时代的开始。
其次,国内新“四化”进程推动大发展格局没有改变。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客观基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继续释放出巨大能量。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下一步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潜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还将为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为主导拉动经济成长、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激发社会活力为主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和谐稳定创造坚实条件。改革的红利、技术变革的红利在未来一二十年将会更加凸显。
第三,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愿望和首创精神没有改变。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始终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过去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也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了不竭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追求公正、公平、民主、富裕期待更加迫切。顺应人民期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就完全可成为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