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华贵、艳丽的气势、妖娆的雄壮——伊斯坦布尔的样子真是太丰富多彩了!对西方而言,它充满了异域的气韵;对东方来说,它讲述着陌生的故乡。古往今来,它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遭遇过多少文明碰撞,但它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样子,它从来都是它自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桥梁上。
然而,土耳其人却会说,伊斯坦布尔是中心,而不是什么桥梁。这样的文化自信浸透了土耳其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书写过如此浩繁厚重的民族交往历史,接纳过如此川流不息的东西方文明对话。伊斯坦布尔当然是中心,它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同时也是欧洲文明通向亚洲之闸。它矗立在欧亚大陆之间,同时拥有欧亚。它当然是中心,恰如同时拥有两块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当客车由东到西,从纽带般将欧亚大陆结为一体的博斯普鲁斯吊桥上缓行时,眼前的景色真是美极了:峡湾碧波粼粼,两岸山色如画。当年欧洲的王公贵族、社交名媛为何争先恐后地坐上“东方快车”从欧洲各地赶来,体验神奇的“伊斯坦布尔情调”?古堡、宫殿、清真寺,人们到这里寻找什么呢?除了金角湾、“情人山”、苏莱曼清真寺和耶尔德兹行宫之外,应有尽有的集市恐怕是最吸引旅行者的地方。4000家各不相同的商铺,60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伊斯坦布尔大巴扎会让你误以为自己正在穿越历史,跌入了时光隧道。
时光不可倒流,但无处不在的“帝国遗迹”仍旧可以让游人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辉煌。粗大的石柱,恢弘的拱顶,清真寺的雄伟,宫殿的堂皇,老城区的房子和街巷不由得让人想起过去,想起逝去的人物、事件和时光。想起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云集于此的二战间谍,或是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游客们也会想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初恋,自己的家乡。作为一座城市,伊斯坦布尔有一种特殊的怀旧氛围,一种牵动情思的力量。
伊斯坦布尔不仅是诗性的城市,它的灵魂同样强大。土耳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在其自传性作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说,伊斯坦布尔色调黯淡,弥漫着一种“废墟的忧伤”。尽管伊斯坦布尔古色古香的外貌对全世界来说不再重要,但它呈现的忧伤情调撩拨着伊斯坦布尔人怀旧的情感,诗意的感伤。他写道:“认命的态度滋养了伊斯坦布尔的内视灵魂。” 历史是当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斯坦布尔人不能忘记故乡昔日的富饶、霸气和辉煌。伊斯坦布尔曾经是什么?是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都城,是罗马—希腊文化、拜占庭文化和奥斯曼文化蓬勃生长的温床。伊斯坦布尔人怎能不缅怀帝国的丰功伟绩,怎能不为至今留存的灿烂文化遗产而备感骄傲?失去了帝都的荣耀,忧伤是难以避免的,但忧伤也可以转化为一种雅致的情思,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一种美的力量。
正是有了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伊斯坦布尔在21世纪初期被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如此说来,谁能小看繁华的废墟?置身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仍旧拥有不容小视的发展空间和把握未来的潜在力量。苏联解体后,土耳其成为经济区域中心,伊斯坦布尔文化和时尚之都的潜力也被世人看到。当你从酒店的阳台上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观赏拜占庭帝国的堡垒遗迹和蔟新的豪华别墅或大厦,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化的魅力和精妙的时尚。沿着属于欧洲大地的漫长的海滨台阶闲逛,一边欣赏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一边想象着海水那边的你即将前去用晚餐的饭店原来地处亚洲的土地上,你的想象力会不会被这个城市逼得疯狂地增长?你还会想,从一个帝国都城变为文化之都,伊斯坦布尔留给世人的是深隧的启示,或仅仅是一段佳话?
走进伊斯坦布尔著名的360餐馆,喝一杯浓烈的土耳其咖啡,欣赏窗外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圣索菲亚教堂,“土耳其崛起”的声音猛然间会在脑子里翻腾荡漾。于是就会想,假如未来世界仍然会有“帝国”,那它将会是什么样?邻桌那位头戴纱巾的女子和穿着时尚的年轻男人是否会心怀寻觅帝国的梦想?伊斯坦布尔会向何处去?于是还会想起在伊斯坦布尔那些由旧仓库改造成的现代艺术工作室里看到的景象:著名艺术大师都喜爱政治主题,其作品都有煽动性、感召力和政治倾向。或许他们更了解伊斯坦布尔灵魂深处的秘密,并知道这里的人们到底需要什么。(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