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方的寒流让深秋的北京刚刚经历了冷雨和北风。但寒潮之后,阳光再现,暖意回升。来自国际市场的经济寒意同样也让中国的经济承受了外需低迷和经济下行的重压。但居危思进,中国经济砥砺前行,春江水暖,信心不减。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更多的数据和事实证明着一个观点——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筑底企稳,对全年经济增长有信心。
说数据 积极信号证据足
■9月单月出口创新高 ■PMI五月来首现回升
“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盛来运告诉记者。
在今年的“十一”国庆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条信息令节日的喜庆又添亮色:9月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8%,比8月份回升了0.6个百分点,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再次令人们惊喜;9月份出口增速为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幅比上月回升了7.2个百分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经济出现重大转折或者变化的时候,东部地区往往是最先感触到的。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9月份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从9月份的经济运行指标来看,几乎所有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都在加快。”盛来运说。
一系列数据说明,代表经济预期的指标开始趋向回暖: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2%,比上个月增速回升了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个月回升了1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是100.8%,比上个月回升了1.4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11.8%,回升了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速也有所回升。
从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冷暖。9月份,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止跌企稳。9月份PPI环比虽然还在继续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比上个月收窄,而且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出现上涨,上涨0.1%。这说明国内的市场需求在9月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长分别为8.1%、7.6%和7.4%。盛来运分析说,主要指标增长速度虽然在回落,但是回落幅度在收窄,并且有些指标增速还在加快。三季度GDP的增长速度是7.4%,比上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从实体经济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9.1%,比二季度增长速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但回落的幅度比二季度收窄了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前三季度是20.5%,比上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情况看,我们初步判断,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盛来运说。
看亮点 结构调整见成效
■城乡居民收入跑赢CPI ■服务业比重提升
在世界经济的寒意中,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成为复苏缓慢的重要拖累因素。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失业率是7.8%,虽然第一次回到8%以下,但仍然在高位波动;欧元区8月份平均失业率达到11.4%,部分国家高达20%。有些国家虽然经济在复苏,但是一种“无就业”的复苏。
与发达国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增长3%。
“今年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是比较稳定的,这一点是明显区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是我们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很突出的亮点。”盛来运指出。
此外,前三季度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的可喜局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速度是12.3%,这个速度跑赢了“CPI”。
盛来运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连续七个季度增速出现下滑,但并没有出现像2008年底的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尽管经济增速在下滑,但还是保持7.5%以上的较快速度;二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增长比较快,虽然增长速度也在回落,但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在10%以上,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同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新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三是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改善就业条件和加大劳动力培训等方面的措施,起到了支撑作用。
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广大企业,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才能渡过难关。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继续得到加强,为经济的平稳增长夯实了基础;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8%,比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开始分化,传统产业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但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是11.7%;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4%,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6个百分点;区域结构的协调性在增强,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增信心 内在动力稳增长
■消费贡献率领跑增长
“稳增长我们态度很坚决,一天都没有迟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话有力而坚定。
党中央、国务院见识早、行动快,及时出台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的42项实施细则出台;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都为稳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继续显现,中国的外部需求在持续萎缩。未来,中国经济又主要靠什么来拉动?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受欧债危机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2年我国出口和工业增速显著回落,预计全年GDP增7.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圣诞出口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因素正在显现,但是尚未转为实体经济的乐观预测。不过,今年的经济数据基数较低,增大了明年经济平稳态势的可能性。
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公布了“三驾马车”对前三季度GDP的贡献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5%,在7.7%的增长率中拉动了4.2个百分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0.5%,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负增长0.4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主要还是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持续回落,但是中国经济增长从目前动力的角度来讲,内部的投资、消费需求形势不错,所以支持了目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认为四季度延续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这样一种筑底企稳或者企稳温和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大。”盛来运预计。一是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二是消费潜力巨大,“十一”黄金周的消费增长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潜在的消费能力;三是从出口方面来讲,受西方圣诞节因素影响,加上欧美的金融市场有缓和的迹象,中国出口应可以保持9月份温和回升的局面。
“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还是很有信心的!”这是盛来运在进行了仔细的经济形势分析之后给出的肯定回答。
(本报记者 张翼 本报北京10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