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40万碗“爱心粥”树立慈善样板

    作者:徐 娟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02版)

        7月26日山西媒体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儿童医院旁的“大强家常菜”餐馆门口,“爱心粥车”发放爱心粥已有两年之久,发粥数量已超40万碗。发起人之一的张先生表示:“我们做的事很简单,希望通过此事告诉大家,爱心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尽自己一份心意行善。”

        一碗粥,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解渴的汤水,也许只是饭前的配餐,但是对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来说,就是饥饿时的一顿热饭。“爱心粥”的温暖扑面而来,让我们备感亲切。

        太原温暖人心的“爱心粥”,是我国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社会参与度不高,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富人”参与的就更少,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捐款62.7元,仅占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3%。另据慈善部门的调查,目前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慈善组织建设的问题,比如社会公信力有待提高;也有政策方面的掣肘,比如税收减免额度偏低、退税程序繁琐等。但最根本的是公众慈善意识不强、社会缺乏慈善文化,有的企业和个人的慈善行为还属于热情型,正所谓“大灾大手笔,小灾小手笔,平时无手笔”。对企业而言,慈善尚未内化为企业文化;对公众而言,慈善也没有成为生活方式。在有关慈善的评述中,有一种能给当今的慈善事业以有益的启示:给予既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荣耀;慈善未必是普遍的义务,但一定是人人的权利。40万碗“爱心粥”低调持久,并不震天动地,却是人间烟火里的慈善情怀,是真正的慈善样板。

        细节见证品质,慈善传统的接续,首先是慈善文化的传承。这方面,政府需要合理引导,媒体需要挖掘报道,富人需要“为富更仁”,公众需要广泛参与。送人热粥,手有余香,它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受益者来说,却能解燃眉之急、度困境之危,乃至点亮生活希望,改变人生命运。

        “爱心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慈善文化课,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常存善念、坚持善行,美好的生活将在点点滴滴中创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