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我送熊猫去港台

    作者:赵学敏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7日 14版)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如果投票评选明星动物的话,大熊猫无疑是首选。我有幸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我接触的这些野生动物里,最让我牵挂的就是大熊猫了。我曾两度主持挑选并护送大熊猫到香港和台湾,后来又几次前去看望。最近,我在台湾金门给少年儿童介绍野生动物保护,还应邀给金门的小学生讲述我与大熊猫的特殊情缘故事。

     

        “乐乐”和“盈盈”: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2004年9月底,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泰国参加CITES第13届缔约国大会。途经香港之际,香港特首办公室及渔农署等单位的人员约见我,商谈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希望中央政府再赠送香港一对大熊猫。会谈后,香港特区有关单位开始准备启动此项工作。2006年9月,曾荫权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再赠送一对大熊猫。此后不久,中央政府正式批准了香港的请求。

     

        2007年1月,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由8位有关人员组成的赠港大熊猫遴选专家组。专家组制定了包括年龄、体况、行为与心理状况、外部特征、遗传标准在内的五个标准。2月13日,专家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专家组按照被选中的大熊猫要行为正常、活泼可爱,无怪异、孤僻行为,心理健康,采食、社群行为与生活习性等要表现正常,被配对的个体间不能有四代内的血缘关系的要求,从三个单位提供的15只候选大熊猫中,最终确定了606和610这一对最佳组合。3月20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对外宣布遴选结果。4月20日-2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民政事务局举办大熊猫606和610的命名活动。命名评审团成员包括民政事务局、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海洋公园及特区议会的代表。这次命名比赛共有超过13000名市民参与,剔除了重复的名字,从7000多对名字中挑选出了香港市民喜爱的名字。4月26日,我率团护送大熊猫启程前往香港。当天下午,国家林业局和香港特区政府的代表在香港国际机场进行了交接。我和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在交接仪式上揭晓大熊猫命名:雄性大熊猫606命名为“乐乐”,雌性大熊猫610命名为“盈盈”。仪式结束后,两只大熊猫乘坐专用货车,直奔海洋公园接受隔离检疫,7月1日正式与香港市民见面。

     

        后来几次因公赴港,每次公务活动结束后,我都专程前往海洋公园看望“乐乐”和“盈盈”。每当看到这一对宝贝健康快乐地生活,我心里也非常高兴。这对大熊猫,代表着大陆人民对香港朋友的深情厚爱。

     

        “团团”和“圆圆”:两岸和谐的使者

     

        2005年5月3日,中央政府决定给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时,我在国家林业局分管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央对外宣布这一消息后,我马上找野生动物保护司卓榕生司长商量:“赶紧挑选大熊猫。不管台湾方面是否接收,我们都先准备好大熊猫。一旦台湾方面同意接收,就可以立即送过去。”8月9日,在我的建议下成立了以张和民教授为主的赠台大熊猫优选专家组,并召开专家会议、确定优选方案。在讨论会上,有的专家说要年轻的,老的大熊猫懒,不爱动,到了台湾气候再一热,更不动了,那就影响参观效果了;有的专家说要外观漂亮一些,这跟看人一样,谁不爱看漂亮的?有的专家说要选行为习惯良好温顺的,性子烈的,不和谐,也不行。听了专家从不同层面的发言,我说:“给台湾赠送的大熊猫,要有生育能力的。如果我们送的大熊猫能在台湾产仔,那在台湾就炸锅了!”这样,经过专家讨论汇总,制定了年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外部特征、遗传这五项标准并于8月19日对外公布。此后,经过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大熊猫保护区初选,并经专家组精心挑选,选出了符合标准的11只大熊猫,于10月13日对外公布。最后又从中选出了一对最佳搭配。

     

        2005年10月27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四川卧龙考察大熊猫基地,我和国务院台办陈云林主任、四川省政府领导等陪同考察。考察结束时,我代表大陆向连战一行介绍了赠台大熊猫的挑选情况。连战主席说:“大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这是一个善意,是友谊和真诚,是一个大家没法形容的感情。我非常钦佩大陆做的积极工作,非常希望大熊猫能尽快到台湾去。台湾各地人民都非常欢迎这对宝贝能早日到台湾。”我听后马上说:“大熊猫到台湾,是大陆人民给台湾人民的厚礼,体现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真情厚谊,国家林业局和国务院台办以及四川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将共同做好这一对大熊猫的安全饲养等工作,随时期待台湾方面同意后,就尽快将大熊猫送到台湾,使台湾人民尽早在家门口看到国宝大熊猫。”大家听到这里,掌声经久不息。

     

        为了让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大熊猫,我联系大陆和台湾的一些书画名家,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以大熊猫为主题的诗、书、画文化活动。我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创作了“赠台大熊猫”中国画,中国书法家协会张海主席为这幅画题款,我书写了说明。这幅画在报纸、网络上公布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2006年初,我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赵长青等书法家、诗人到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采风。书法家们创作了许多大熊猫题材的书法作品,诗人们更是群情激发,讴歌大熊猫,倡导生态保护。

     

        2006年春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平台为赠台大熊猫公开征名,并借助央视网进行投票。参与投票的大陆居民、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有1亿多人,其中8000多万张投票选择的是“团团”、“圆圆”。从此,赠台大熊猫就开始叫作“团团”、“圆圆”。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立即给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张和民局长打电话,牵挂卧龙所有大熊猫尤其是“团团”、“圆圆”的安危。震后最初的几天里,我每天多次与卧龙联系,惦记“团团”、“圆圆”。直到震后第四天突然联系上了卧龙保护区的张和民局长,我电话里第一句就着急地问:“‘团团’、‘圆圆’怎么样?”张和民说:“‘团团’、‘圆圆’在地震中都跑散了,5月12日下午‘圆圆’回来了,这两天每天‘圆圆’都嚎叫着,吃竹子也没精打采,‘团团’还没有回来,我们正在紧急寻找。”

     

        “团团”是在地震后第五天回来的。5月28日,我随同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率领的抗震救灾工作组冒着余震乘直升机飞赴卧龙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去卧龙前,心里一直惦记着送台湾的大熊猫,在卧龙看到了“团团”、“圆圆”安然无恙,我心里总算踏实了。回京后,我又积极协调,6月18日将“团团”、“圆圆”从卧龙保护区安全转移到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

     

        2008年8月14日晚,台湾农委会宣布同意台北动物园接受大熊猫“团团”、“圆圆”。随后,两岸相关单位都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运送准备工作。12月22日,台湾运送大熊猫专机抵达成都机场。从台湾来的“迎亲团”有106人,包括台北观光传播局局长羊晓东、台北动物园园长叶杰生等。23日一大早,四川雅安大熊猫基地160位工作人员和3000多名雅安各界群众夹道送别即将赴台的“团团”、“圆圆”,场面非常感人。当天傍晚17点03分,飞机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完成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完成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给的一项重任。24日,大熊猫 “团团”、“圆圆”入园仪式在台北动物园举行。大陆“送亲团”、台湾“迎亲团”全体人员,以及台湾各界爱心人士几千人欢聚一堂,举行盛大仪式。在入园仪式上,我和台北市郝龙斌市长完成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基因图谱交接,双方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仪式结束后,我向郝龙斌市长提议,今后海峡两岸以“团团”、“圆圆”为纽带,不定期举办生态文化交流活动。郝龙斌市长对此非常感兴趣,当即表示赞成。

     

        我们在台湾期间,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情接待。不论是与连战、吴伯雄还是江丙坤见面,大家都畅谈甚欢。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宗同族,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传承得比较好,民间文化气氛浓厚,受此感染,我在台湾创作了古风《送国宝大熊猫赴台湾》:团团圆圆连两岸,和和美美桑梓荣。兄弟互贺三通日,姐妹期盼九州同。

     

        2010年7月2日-11日,由我联络组织的“海峡两岸团圆和谐生态文化展”和“首届鼎盛和安海峡两岸书法双年展”在台北、台中分别举行。书画展上,两岸同胞书画名家云集,现场吟诗作画,激情高歌,网络宣传同步互动。开幕式结束后参观大熊猫“团团”、“圆圆”时,故地重游,我感到分外亲切。当我看到“团团”、“圆圆”在台北生活一年半之后非常健康快乐,我也非常高兴,有感而发,赋诗两首:

     

        其一:台北重来气象新,真情送宝意尤深。熊猫使者安居乐,两岸和谐尽是春。

     

        其二:别张一格熊猫会,书画传神最可珍。雅士传承华夏爱,翰飞墨舞本同根。

     

        最近,我在金门给台湾朋友讲述我与大熊猫故事时,看到台湾朋友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生态保护非常关注,也非常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我感到很欣慰。以汉语为母语的炎黄儿女,我们有着共同的血脉渊源,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艺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愿中华文化永远传承。

     

        (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