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这个门外人谈雕塑是很难的一道题,难免贻笑大方,何况我并不了解章华。要说认识,倒是很早的事了,那是世纪初年,我跟着中国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邹文先生组织的庞大团体去新疆,章华也去了,还带着他的妻子女儿。在众多雕塑大家和闹闹嚷嚷的人群中,他不怎么说话,不显山不露水,却是很有威严的一个家长,妻子在他身后很温顺,女儿在他面前很乖,这是章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从新疆回京以后,读到了章华的作品集。没想到粗粗壮壮的一个燕赵汉子,他的雕塑作品却都是纤纤细细、清清秀秀的,多表现年轻女性,有运动员,有演员,还有生活中的平凡姑娘们。她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青春、都阳光、都激情、都善良、都美丽,每一个人都是明朗的、明媚的、明快的、明畅的、明慧的,好像生活中有无限的幸福在召唤着她们前往,有无限的可能在等待着她们去开启,有无限的美好在期待着她们抛下绣球。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这些阳光女子的背后布景,也都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类的明亮景观——看来,在章华的粗犷外表之下,有着一颗十分细腻的心。他热爱生活,内心存有满溢的光明与温暖,每天都在以拥抱的姿态对待世界。这是章华给我的第二个印象。
以后,在邹文先生不断寄来的雕塑界报刊中,在各种雕塑大展和雕塑大赛的名单中,我不断地看到章华的名字,有时还有他的作品图片,我感到他一直在勤奋、认真地工作着,呕心沥血地追求着,并且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绩。记得那一年,在王府井由北京奥组委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国际雕塑巡回展中,我刻意寻找到章华塑造的一组水上芭蕾女运动员——《出水芙蓉》,并与之留影,感觉就像是在祝贺一位熟稔的老朋友的成功。
艺术的真谛在于其中是否蕴含着活的生命,章华是一个有生命感的雕塑家。他不拒绝普通的生命个体和群体,以及他们存在其中的平凡寻常的生活,而且在他们身上倾注了饱满和细腻的情感。他将这种强烈的生命感经由恰当的形式注入到作品中,把浓郁的情感赋予物质的材料之中,使之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和激情。他的雕塑充满了个人的情趣和品位,却又与广大的心灵相通,或者说,他是采用表达人类共同情感的“语言”来倾诉个人的心曲,从而具有了一种普世的艺术价值。也许,章华作品中那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正是他最接近纯净之美的艺术表达。他的众多雕塑所营造的丰富内容和温馨场景,也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想要和他一起热情拥抱世界的感觉——这些美好的情感,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常有的飘泊心绪,给予了深深的慰藉。
近年来,章华的事业越来越“火”,已经从河北发展到北京来了。在著名的宋庄艺术家村,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无冬历夏,他也更加发奋地在那里孤独地奋斗着。很多次,他都叫我去那里看看,“提提意见”,可是因为舍不得花去一整天的时间,所以至今还没去过,心里觉得很歉疚。于是在又一次“实在没时间去”之后,我在网上读了章华的一批新作,并搜肠刮肚地提了一条外行的意见:“我想看到你粗重一些的作品。”
在此我先得把话说开去——记得多年前在北京西皇城根的一个政府机关大院里,我在会堂的一整面墙上,撞见启功先生的一巨幅书法。这幅作品跟启先生以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字体不再是一水儿的瘦金体,而是有粗有细,有大有小,粗者犹如椽,大者仿若盆,真像一天云锦,大团小簇,布局妙曼,轰轰烈烈,熠熠光华,显然是新作。当时我的心不禁为之激荡:就在那之前,我在一本书法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批评启先生的字不好,太细瘦了等等。我当时特别地不以为然,并替启先生鸣不平。想来启先生肯定也看到了那篇文章,并且虚心接受了批评,还真来了一个“衰年变法”……
我说起这件逸事的意思,是说章华在我这外行的“瞎说”面前,也取了和启功先生一样的态度。后来,我果真看到了他“粗重”的新作品,无疑,是为他作品的整体格局增添了力度。比起晚年的启先生,章华现在刚刚走到中年的门边上,大有实行各种“变法”的年龄优势。他既是这样一位真挚纯粹的艺术家,这样一位虚心恳切的“小学生”,这样一位不停脚步的探索者,这样一位西西弗式的奉献者,这样一位心无旁骛的美的创造者,那么可以想象,他的未来会有多么辉煌。
(作者为作家,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