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9日 星期五

    医事服务费不能“单兵突进”

    张枫逸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9日   02 版)

        媒体27日报道,北京市医改办、北京市医管局透露,北京市将从7月1日开始在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取医事服务费。

        备受瞩目的医药分开,一直被认为是医改的“命门”所在,而公立医院15%“药品加成”的政策更是被固化为“以药养医”顽疾。今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十二五”医改意见明确指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从形式上看,试点医药分开是将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平移至医事服务费,实质上将对医院运行机制产生深刻影响。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后,医院开药再多也不会产生任何利润,从而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根除乱开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问题。同时,由于医事服务费从2元到60元不等,将有效分流患者,让专家的优势发挥出来。

        不过,医改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倘若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联动机制,医事服务费很可能陷入“单兵突进”的窘境,大大消弭政策善意。

        首先,“以技养医”需要“关后门”。设置医事服务费的初衷,就是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技术、水平、态度,将决定医院收益和个人收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过度医疗的逐利行为就会自动退出。由于医事服务费是按次数收费,一些医生会不会把一次就能看好的病分成几次来看,或是为多看几个病号而忽视诊疗质量呢?因此,医事服务费在为“以技养医”开前门的同时,不能忽视“关后门”,要结合单病种限价、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措施,监督医生行为。

        其次,财政投入需要“做加法”。财政对医院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改能否见效。目前,财政投入占各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不足10%。财政拨款与医院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所需的资金之间,相差悬殊。占医院收入大头的药品收入被取消后,医事服务费显然不能弥补资金缺口。医药分开不能只是简单取消15%的药品加成,必须依靠财政、医保等部门政策联动,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改不走样。

        此外,药价虚高需要“挤水分”。事实上,医院加成并非药价虚高的真正症结。与高额的中间利润相比,医院15%的加成有时只是毛毛雨。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或各省物价局制定的药品指导价高得离谱,成为“天花板价”,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将政府指令降价的药品,通过重新命名、重新包装等手段跳出降价圈,以“创新药品”推向市场,几倍、几十倍地涨价。不从药品的定价机制和流通环节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单就医院加成进行小修小补,广大患者很难真正享受医改实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