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活动⑥

    教人为人,教人为师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江苏宣讲活动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8日   09 版)

        “他山之石,可琢磨自身之玉;他乡之泽,可滋润我们精神的家园。”专程赶来倾听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活动的吴翠丽老师从南京大学大礼堂内缓缓走出时,脱口而出。

     

        “引导学生做一名正直的人”

     

        6月27日上午,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了南京大学。梧桐树下,林荫道旁,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宣讲会带来的是一场如何教人为人的讨论。

     

        如何教人为人?教人做怎样的人?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字字铿锵:“老师要以自身为表率,引导学生做一名正直的人,纯粹的人。”在他眼中,南昌大学石秋杰教授就是一位纯粹的人,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对学生无私的爱填满了她的生命。在临终前48小时,已经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的石秋杰强忍着病痛,一字一句地为研究生修改论文。“我们要以石秋杰为榜样,学习她一切为了学生的忘我精神,只有我们做到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人。”

     

        掌声,通常与欢笑相伴随行,而在南京大学礼堂,当掌声经久不息的时候,相伴的却是台下师生们通红的双眼。“对不起,我要喝口药水。”大连海事大学贾凤姿老师在介绍自己经历时,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暂停,喝口药水来刺激声带发音,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五百多名师生自发地给贾老师送上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贾老师用她的一言一行诠释了‘责任’二字,责任是任何时代的大学生都不可缺失的素质。”南京大学思政部副主任吴翠丽说。贾凤姿老师为了学生小林一句“我有抑郁症,想休学一年”而费尽心思;为了戒除学生的网瘾,年过半百的贾凤姿在半夜痛苦地陪学生玩起了网络游戏……这些,如果没有尽心尽力教育学生的责任心,是无法做到的。

     

        “把学生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

     

        “德性之光,永远是照耀教师事业前行的灯塔。教师道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自觉承载高尚的教育劳动,也才能出色地完成国家的育人大业。”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说,听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师孙宏斌的宣讲,他深受启发。“孙宏斌曾经把一项重要科研项目交给了自制力差、不被其他教师看好的同学,当两年后项目研究宣告失败时,孙宏斌不仅没有怪罪那名学生,反而又给了他一个课题,鼓励他坚持做下去,最终,这位学生成功地完成了项目也顺利毕业。”宋永忠说,孙老师这种不计较利益得失,而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的精神,蕴含的恰是教师需要的德与行。

     

        听着贾凤姿老师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翁娟入了神,她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握着笔在本子上“刷刷”记个不停。“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今天听了贾老师的发言,我找到了答案——我将从关爱身边的人开始,做一名有爱心的学生,时间久了,行为就成了一种习惯,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爱心的教师。”说完,翁娟羞涩地笑了。

     

        李晓亮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辅导员,这场报告让他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与学生打交道是工作,但是我不能把学生仅仅当做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而要从心底里把学生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教育中感受纯粹的幸福和尊严”

     

        “教师的责任大,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可能误人子弟。”孙宏斌开门见山地说,“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上百名优秀的清华学子,我有压力,更有责任,不夸张地说,我的一言一行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寻找纯粹的自我。”

     

        话音刚落,台下一片掌声。

     

        孙宏斌顿了顿,指着PPT说,这是我的一名学生在博客上发表的日记,也正是因为这段话,让我觉得,教师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对生命的负责、尊重——

     

        “周四找孙老师答疑,向他倾诉了内心的不少苦衷……准备出门的时候孙老师把我送到了门口,还鼓励我,‘好好干,将来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早已习惯在周围‘大牛’们的光芒下、默默无闻的我,很久没有听过这样温暖的话语。当我走出西主楼的那一刻,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眼眶中的泪水。”

     

        看着台下学子认真读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字,孙宏斌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鲜活的生命,我要善待和尊重每一个生命,让他们享受在教育中感受到纯粹的幸福和尊严!”(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