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4日 星期日

    知行论坛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4日   07 版)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一个国家法治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法治实践过程的始终,是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是推动法治进步的巨大动力。“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是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明确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目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不仅要宣传各项法律法规,让人们对法律法规等了解、熟知,更要将法律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之中,转化为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变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为春风化雨般的文化熏陶和教育,真正使法律意识、法治理念融入人们的头脑,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突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广大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直接参与者,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理所当然应面向全体公民。在加强对全民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能力,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拓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载体。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要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设覆盖城乡、便民利民、有地方特色、功能健全的法治文化阵地。二是发挥现代传媒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开设法治文化专栏、建立专题网站网页、开设微博、发布公益广告、发送手机短信、设立咨询热线等方式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社会环境

     

        依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可以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提高社会法治水平。但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归根结底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宪法和法律公信度逐步培育形成。正如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要通过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高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树立宪法和法律的威信,彰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有法律上的根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形式、程序都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要求进行。凡是在法律上没有根据的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或者非法行政行为,就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阳光型政府。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司法是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屏障,它要求司法主体的产生要公正,司法主体的行为方式要公正,司法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要保证司法公正,就必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只有司法机关能够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地分析处理问题,不为其他的权力或者社会舆论所干扰,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要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行政权、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被滥用。要严格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造就德才兼备的法治文化人才队伍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法治文化人才队伍。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培养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形成有特色的法治文化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组建讲师团队、宣传联络员队伍及各类法律服务志愿者组成的法治文化宣传队伍;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施高端紧缺法治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执法机关法治文化人才的培养,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和采风活动,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 搭建法治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育和扶持文艺骨干及演出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以及热心法治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等。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人才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是人才工作的基础环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培养造就和发现识别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机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的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机制;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能充分激发各类法治文化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加强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展繁荣

     

        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是支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石,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原则下,不断地探索、研究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二要坚持法治文化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既要吸收西方现代的法治文化精髓,又要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开辟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视域。三要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如丰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的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改进法治文化传播的方式等。

     

        加强法治文艺创作。法治文学、艺术、影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人们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理念确立、法治行为方式培养起着感染、引导和教化的特殊作用。丰富法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够推动法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首先,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作用,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鼓励、支持广大法治文学、艺术、影视创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和人民群众法治生活,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第二,要拓宽创作渠道,扩大创作队伍,重视发挥执法机关和专业文化影视团体、业余文艺团体、各级文化馆站的作用,积极开展法治题材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第三,要结合各地传统文化,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活动。通过组建法治文学、艺术、影视等创作基地,开展作品征集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

     

        (执笔:粟用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