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5日 星期五

    新鲜事58

    雾化栽培 液体培养

    山西晋中榆次现代化农庄亩均效益创新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5日 04版)

        绕过一泓碧水,来到绿树簇拥的丰润泽庄园,拨开名叫“一帘幽梦”的植物垂下的缕缕棕褐色长须,走进百果园。只见头顶的藤架上,挂满了红栗南瓜、金丝搅瓜、空中红薯、大瓶葫芦……有紫的、红的、粉的、乳白的、淡绿的,举目望去,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伴随轻妙的音乐声,步入南瓜种植区,一个个“巨人南瓜”躺在繁茂的藤叶中,每一个都有五六百斤。农民皇甫凤在这里一边细心调整瓜秧,一边灵巧地修剪着长须。她自豪地说:“人们常把这瓜当做吉祥物欣赏,它能保鲜半年多,现在到市场上一个能卖5000多元呢!在这里,用上了无土栽培、雾化栽培的方法,营养液代替了农家粪,可调节的灯光代替日光。干起活儿,像绣花,轻松愉快!”

        看起来,“玩龙玩虎不如玩土”的说法过时了,这里的农民身上不见一点儿尘土。说话间,皇甫凤顺手把吊架上的一个长瓜用刀砍去一截,着实让人心疼。她笑着解释:“这瓜名叫砍瓜,味道香甜。生长形态像韭菜,随砍随长,食用时用刀砍一块,会很快长上的。”

        瓜园里,立柱上,墙面上,木架上,上下左右到处都爬满了绿色的藤蔓,铺展开一幅幅立体的画面。一棵高约两米的番茄树,树冠像孔雀开屏,覆盖面积足有十几平方米。在它的下面,长着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花儿果儿。树荫下,正有人在这里休憩,欢声笑语。技术员赵鹏说:“您仔细琢磨琢磨,园里的创意很有趣,原因是科技、文化、艺术在这里融合了,既能生产出高附加值、有特色的农产品,还能进行科普示范、旅游观光。就说这番茄树吧,一棵能结上千公斤果,既能观赏,还能拿到市场上卖,收入很可观。”

        行走间,一组农耕雕塑出现在眼前:一个农民右手扶着犁把,左手扬着鞭,前面的耕牛在奋蹄拉犁。这雕塑和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环顾整个园区,哪里还有“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影子?这里的“庄稼人”不再有“满脸灰土”的模样,一个个倒像工厂里的工人,轻轻一按电钮即可完成劳作。在智能化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张博将电钮轻轻一按,长长的水管就喷出雾状的营养物,均匀地洒在各种蔬菜的根系上。张博随即介绍说:“这里用的是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融入到种苗、育苗的全过程。比如用这雾培模式,便捷、省水,比微灌、滴灌技术更节水,最适合在缺水地区推广。”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随行的园区办公室主任周永东说:“园区占地2700亩,采用了30多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集成技术,已成为集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恋恋不舍地离开丰润泽庄园,记者又游览了附近的明乐农业生态庄园、老树天下谷庄园、富通山庄、凤麒生态庄园、百草园农家乐、金威农业生态园、凯众山庄等等,一路观摩,一路欣赏,一路思考,太阳落山,游兴仍不减。晋中市委常委、榆次区委书记孙光堂说:“这些庄园,都各有特色,是农村经营体制、农业生产模式、农民身份、农村融资方式和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以后您有时间,再到张庆村的晋阳奶牛养殖园区看看,几户农民年收入达900万元,亩均效益8万元,高出普通种植收益上百倍。在榆次,现已崛起了142处生态庄园,利用各类土地11.5万亩,吸引着众多企业家、社会能人的目光,已吸收资本14.3亿元。到‘十二五’末,榆次的生态庄园计划发展到300个,领着1.5万农户从事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本报通讯员 吕公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