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经国务院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壮美河山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人文风情的旅游巨篇,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设立“中国旅游日”,对我国整个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激励,彰显了目前旅游业的经济地位和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从“中国旅游日”联想到周口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深感周口旅游业的发展根基在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标志。厚重的文化对于周口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座内涵丰富、得天独厚的宝藏。通过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周口旅游业就能彰显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史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曾在周口这片土地上画八卦、刻书契、结网罟、养牺牲、定姓氏、别婚姻、作甲历、造琴瑟、以龙纪官、分离海内,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以其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引导先民告别荒蛮,跨入人类文明的第一道门槛。此后,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东周末年,这里诞生了开创我国古代哲学先河的伟大思想家——老子,其所著《道德经》主张阴与阳的大道之和、人与天的自然之和,被视为中华哲学宝典、宗教圣典、文化名典,对西方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滋养作用。尼采称赞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祖籍周口的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为世人留下了慷慨激昂的爱国就义诗篇:“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我们所拥有的文化是丰厚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文化烹制成美味的旅游大餐供人们享用,让人们触摸历史、感知过去,切实增强周口旅游产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为了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我们提出“两造、一培育、一配套”的工作思路。“两造”就是“造景、造势”。近年来,我们先后创建了8处国家A级景区,其中太昊陵、老子故里为国家4A级景区,关帝庙和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为国家3A级景区。今年,我们提出夯实羲皇故都5A级景区创建基础,就是“造景”的举措之一。今后,类似这样的举措还将陆续实施,直至“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培育”就是培育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企业强则旅游实力强,旅游企业活则旅游市场活。培育市场主体,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的培育,确立培育龙头企业的意识,引导本地旅游企业加强整合或推动旅游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联手合作,促进旅游企业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增强旅游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引进省内外、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市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要引进知名品牌和战略投资者,以获得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广先进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一配套”就是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配套,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升旅游业产业水平。
曾有领导同志说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也会缺乏活力,二者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只有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才能加快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者的双赢。”在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周口市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发展彰显当地文化特色,践行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充分享受旅游这种消遣性休闲活动带来的精神上的轻松、身心上的愉悦,成为文化的旅游者、体验者与传承者,将旅游变成对生命意义和人生快乐探索的过程。
(作者系周口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