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0日 星期四

    古窑新生 华彩辉煌

    作者:慎 之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0日 12版)

        日月如梭,算来我搞收藏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除了以近现代书画收藏为主外,也收藏了我喜欢的一些瓷器、玉器等杂项物件。大约在1984年前后,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除象来街、教子胡同以外,没事也常去阜成门桥头转悠。那时候改革开放不久,北京城一些零散的古玩摊点常常利用周六、周日在这一带集中,上午聚、下午散,成为京城一些古玩淘宝人最愿意去的地方。

        一次,我来到阜成门桥北,胡同里的地摊摆得满满当当,一个靠近胡同尾部的地摊上摆着几件钧窑瓷器,亮晃晃的刺眼,必是新器无疑。但有一件高约50多公分的双虎头衔环梅瓶却引起我的注意。这件梅瓶器型规整,天青色的器身从底部泛出如山如峰如云雾流动的紫红色窑变色彩,器底为古铜色沙底,修胎十分规整。摊贩来自河南禹县神垕镇老虎洞,说此器虽是解放后的产品,但身世不凡,你买了准没亏吃。经过反复讨价还价,最终以150元收下。那时候月工资不过200多元,用100多元收一件新窑钧瓷也算冒一次不大不小的风险。

        1998年春天,我在报国寺文化市场办画展,每天从家中骑车去报国寺都要经过南长街,一天忽然发现在南长街北口的地方开了一家钧瓷商店,五彩缤纷的钧窑器吸引了我的眼球。钧窑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官、哥、汝、钧、定是北宋皇家御窑,专门为北宋皇帝烧造各种珍玩器皿、日用陶瓷。宋代的钧窑器型典雅、考究,窑变美轮美奂,最名贵的色彩有天青色、茄皮紫、玫瑰红等。元以后,钧窑主要以生产民用器为主,器型、发色、胎质均不如前朝,钧瓷生产每况愈下。但到了清中期,因为乾隆皇帝的喜好,钧窑仍为皇家生产出一些质量精美的仿宋钧精品。民国时,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使钧窑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至解放前夕,钧瓷生产已基本停顿。但是,岁月的沧桑抹不去钧瓷烧造的辉煌成就,无与伦比精美异常的宋代御窑钧器以其稀有的存世量、精美的造型、变幻无穷的窑变色彩吸引着世人的目光。800多年以后,一件宋官钧器的价格往往是天文数字,民间有云: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怀着对钧窑器的好奇和探求之心,我结识了店主李新志。李先生原来是河南省禹州市星航钧窑厂的厂长,退休后自己烧窑开店。来来往往日渐熟悉后,我想起家中收藏的钧窑梅瓶,便请李先生帮我照一眼,李先生欣然答应。在家中,当我小心翼翼地抱出梅瓶时,年逾六旬的李先生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双手接过梅瓶,抚之又抚,如见故人。他问我是如何得到此瓶的,我把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他摇摇头感慨地说:“真难以想像,这件瓶子怎么会流落到北京地摊上?”他告诉我:这件梅瓶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下令恢复钧窑生产后,由当时的钧瓷大师任坚先生亲手制作的试烧作品,其窑变色彩及造型均属上乘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钧官窑产品。李先生说:“现代钧窑烧造均用气窑,窑温很高,窑变色彩明艳华丽,而失去了古朴的韵味。当年试烧,沿用古法,是用木柴烧造,窑变发色稳重、古朴典雅,甚为难得。”

        从此之后,我对这件器物关爱备至。新中国第一代钧官窑器的产生,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的复兴大业,梅瓶器身上如东方红日之喷薄欲出的绚丽色彩,不正标志着国家的蒸蒸日上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