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天堂该是什么模样?
世界著名诗人、有“作家中的作家”之称的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回答:“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
在杭州,就有这么一家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硬件国内顶尖,软件国内一流,多元、亲和、智能化,馆舍设施温馨舒适,家居式的阅读环境,文化部领导称赞杭州图书馆是“中国最好的图书馆”;读者则将其誉为“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然而,有着如此美誉的图书馆的馆长褚树青,却有一个很不雅的外号:“乞丐馆长”。
清秀,儒雅,挺拔,浑身书卷气的褚树青何以会有这样的外号?
这个外号源于褚树青人道、人性、人文的办馆理念。
“天堂”里的“乞丐馆长”
透过落地玻璃窗,杭州新城市民中心巍峨的建筑拔地而起,温暖阳光透过玻璃满室生辉。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聊起一年前发生的那件轰动全国的微博事件,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但记忆依然清晰。
2011年1月18日,微博上的一句话产生了蝴蝶效应,中国网络掀起飓风,褚树青和杭州图书馆的名字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万千网民的关注。
那一晚,褚树青的手机几被打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记者纷纷来电,内容全是与他的那句话有关。
中国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引车卖浆者流免进。一些图书馆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
这与褚树青的理念违背。图书馆具有公益性,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
2003年起,褚树青就带领杭图走上了免费开放之路。
“公共图书馆是公众的文化空间,任何公民都有权进入,即便是一个乞丐。”他说。
乞丐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进来,读书,看杂志,甚至纳凉。
见此,读者不干了。一读者找到褚树青抗议:“图书馆怎能让乞丐进入?我们不愿和乞丐一起看书!”
面对质问,温文尔雅的褚树青不愠不火:“我无权拒绝乞丐进入,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就是这句话被人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美国世界日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说:具有150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概念在大陆首次落地……
网上议论更是铺天盖地:“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这位馆长值得尊敬。”“杭州图书馆是一个伟大的图书馆,‘乞丐馆长’是一个伟大的馆长!”
从此,褚树青便有了“乞丐馆长”的外号。
歪打正着入“天堂”
1981年高考结束,因偏科严重,褚树青落榜。
人生的路该向何处去?
褚树青一心想考古籍专业,他太喜欢古籍了,这和他与图书馆的结缘有关。
褚树青对图书馆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1963年出生的他,从小就跟着在中学当老师的妈妈去图书馆。图书馆那散发着淡淡书香的气息和宁静安谧的氛围使他入迷。只要有时间,他便会泡在图书馆。
“长大了,建一个天堂一样的图书馆!”少年储树青这样想。
因此,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图书馆的志愿者。
高考落榜后,刚好杭州图书馆招人,他考取了,被分配在古籍部工作。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他竟歪打正着:每天与古籍打交道,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工作!
其时全国正在掀起一个整理古籍高潮。杭图古籍部的重点工作是古籍文献整理、版本及金石拓片鉴定等工作。古籍部十多个博学的老先生成了他的导师,专家们倾其所有向他传授古籍知识。
1986年,杭州图书馆浣纱新馆落成。落成典礼上,他结识了中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专家、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廷龙。顾老在杭州期间,他受命陪侍左右,几天下来,顾老对他很有好感:“这小囝蛮好,我喜欢!”
那些天,顾老和他谈古籍,谈书法,一老一少有聊不完的话题。
“老人家温柔敦厚,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他的道德文章,他的满腹知识,都对我影响很大。”褚树青追述道。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何槐昌先生退休后到杭图帮忙,褚树青又多了一位导师。何老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在专家们的精心指点下,褚树青的学业突飞猛进。1990年,他出任杭图古籍部主任,开始主持整理“文革”劫后幸存下来的古籍,为文献做鉴定,进行刻书年代考证,整理碑帖、信札等。其间他主持完成了《杭州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馆藏南宋史文献目录》、《馆藏丛书子目》等图书的编纂。《杭州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集了600多种、共5000余册善本图书,书目编辑质量之高得到国内专家高度肯定,后被全国《续四库全书》编委会列入“工作目录”,成为《中国古籍总目》的合成书目。他主持整理完成的古籍计有两千种之多。
1996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褚树青向大会递交论文《论明代徽州的刻书》,获优秀论文奖,这是浙江省第一篇获奖的古籍论文。
“天堂”的门应向所有人敞开
天堂,只有积德行善者才能进入。天堂之门并非人人能进。
但图书馆不应有门槛,图书馆的门应向普罗大众敞开,否则,何来图书馆的公共性?
1998年,褚树青就任杭图业务副馆长。上任伊始,即迎接文化部4年一度的图书馆业务考评。
此时的“天堂”很使褚树青失望:80个员工,本科以上才5人,馆藏图书才80万册,每年购书款仅100万元,其时正是破墙开店搞经营余热未消,图书馆大部分场地用于出租赚钱,向读者开放的面积仅500平方米。馆舍简陋,制度不全,更缺乏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考评没能通过。在全国省会城市图书馆考评中,杭州排名倒数第一!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久负盛名的刻书、藏书中心之一,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城市的图书馆,在全国省会城市图书馆中居然排名末位,作为业务馆长,褚树青感到无地自容!
2000年,杭州市公开招聘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竞争中胜出,出任馆长。
构建一个天堂一样的图书馆!褚树青实现理想的机会来了。
上任之后,他对图书馆进行整顿,将出租的场地收回,小部分重新招标出租,大部分向读者开放,开放面积从500平方米增加到1300多平方米。接着,他推出一项改革:14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办证免费,家庭困难读者免交押金。此举马上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褚树青发现,我国图书馆数量众多,学校、单位、企业都自办图书馆,到上世纪80年代后,企业图书馆逐渐消失,学校图书室也萎缩了,加上图书馆为创收向读者收费,图书馆功能被严重削弱。杭州的区县图书馆一年的购书经费多的一年10万元,低的只有4到5万元,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他决定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2003年,他对全市7个县市区的图书馆进行联网,实行“一卡通”,市区包括7个县市的读者凭“一卡通”可在杭图和7个县市区任一图书馆借阅。
这是国内图书馆第一次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第一次在杭州地区实现共建共享。
同年,他创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图书基金会,吸引民间资金弥补馆藏不足,第一年就募捐到20多万册图书。
褚树青始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应体现在无偿服务上。可是我国图书馆都在收费,公共性如何体现?
2006年6月1日,他主持发布《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读者进图书馆看书不需要任何证件,借书凭借书证,原来的15元工本费也免掉。
杭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进入免费时代。
在“一证通”的基础上,他开始构建“中心馆——总分馆体系”:整合杭州各县市区的图书资源,这一体系可保证读者方便、快捷、最大化获取文献、信息。“中心馆——总分馆”集合了全市13个县区市构成一个完整的四级网络体系:杭图是中心馆,13个县市区是总馆,乡镇街道是分馆,村和社区是亚分馆。杭州市实现了城乡公共图书的全覆盖。中国图书馆协会认为,该体系解决了中国地级市图书馆的困境。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大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认为,“中心馆——总分馆制”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
褚树青的一系列改革使杭图走出困境,开始跻身中国图书馆的前沿。
中国最好的图书馆
2008年9月30日,杭州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新馆充分体现了褚树青的思想:4万多平方米面积,90%对公众开放;进入大厅,大开间、软分隔、无障碍的空间布局,错落有致、简约大气的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他的“书围着人转”的服务理念;阅览空间的书房式布置温馨舒适,书架、沙发的“软分隔”营造出家居式阅读风格;英式风情、中式古典等多种地域特色使室内景观营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围,让读者感到温馨、舒适。
读者一片叫好声:杭州图书馆,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杭图无疑是国内硬件最好的图书馆。
天堂有门槛,图书馆这个天堂却不能有门槛,任何人都应允许进入!褚树青的口号是“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平等、免费、无障碍”,对读者实行“零门槛”,借书不需押金,读者凭身份证和市民卡就可以把书拿回家。杭图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免费公共图书馆。
在新馆建馆之前,美国驻沪领事馆曾专程派人来访。你是哪个国家留学回来的?没出过国?那你的公共图书馆的理念是怎么来的?领事馆文化参赞好不惊讶。美国领事馆发来邀请,于是就有了褚树青赴美考察之旅。从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到社区图书馆,褚树青对美国图书馆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这次考察使褚树青头脑中的“天堂”更完美,也更坚定了他人道、人文的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新馆开张,读者纷至,日均接待8000人,高峰时逾两万多。
各界对“天堂”的赞美日增,满足了吗?没有!
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上网查找资料甚至读书已成为许多人足不出户的阅读选择,这对图书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图书馆会否因此消亡?一种深深的忧虑在图书馆界弥漫。褚树青却认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融合视频技术,集合文化、表演、传播等一切概念,打造全媒体的现代意义的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才更具生命力。
2010年12月29日,他又一次在全国率先推出“三网合一”数字图书馆,市民足不出户,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查阅馆藏图书。
大英图书馆2004年对外公布了一份题为《衡量我们的价值》的报告引起褚树青的注意。报告称,该馆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3.63亿英镑,其中3.04亿为直接效益。
图书馆也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答案是肯定的。城市图书馆是市民的精神粮仓,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城市兴衰的象征,城市图书馆对一个城市经济能起推动作用!
中国的图书馆也应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褚树青被推荐为主任,杭图成为图书馆绩效试点。
公共图书馆属政府全额拨款单位,这一性质导致了我国图书馆长期“等、靠、要”。褚树青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将“绩效”概念引入杭图,以“投入—产出”为核心,从内部管理与外部社会评价两方面开展了探索。新的改革又开始了。他邀请北大、浙大等图书馆学专家对杭图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杭图2009年的效益成本之比为1:1.8688,即对杭图一元人民币的投入可以得到将近二元人民币的直接效益回报。这样的研究在我国图书馆界尚属首次,不仅具有开创意义,也证明了公共图书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褚树青构建的“天堂”影响日增,好评如潮。原文化部副部长、现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称:杭图“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图书馆”;一位中央领导惊叹杭州图书馆“无与伦比”!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主席艾伦·泰塞称赞杭图“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图书馆学习”!图书馆学资深专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吴慰慈称:“杭州图书馆是一个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标志!”
21世纪中国图书馆的引领者
2010年底,国际未来图书馆论坛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举行。
在演讲大厅,1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图书馆界专家已就坐。
论坛主持人、奥尔胡斯图书馆馆长勒夫宣布:请中国代表褚树青演讲。
褚树青西装革履登上讲台。
是几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共同把他推上这个讲台的,美国青树基金会向论坛推荐的理由是:“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是中国最优秀的图书馆馆长!”
褚树青先用英语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说:“我的英语和你们的外语一样差劲,因此,我还是用母语演讲比较自如。”
东方式的幽默,大厅响起一片笑声。
作为三位被选定的核心演讲嘉宾之一,褚树青此次演讲的题目是:《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市民生活“第三文化空间”》。
褚树青在演讲中说,家庭是“第一文化空间”,单位是“第二文化空间”,两者之外的空间便是“第三文化空间”,后者无疑更具有多元性和公共性,是满足人们无法在第一和第二文化空间获得的所有其他文化需求的地方。第三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具有开放、自由、多元、交流、学习等特点,包含学习、灵感、交流和演出四个空间。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具有生活化特质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融入人类的一切文化元素,具有文化综合体的特征,而不是一个单纯获取信息和知识或接受教育的场所。21世纪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城市的第三文化空间,成为市民最想去、最喜欢去的文化场所。因此,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市民生活“第三文化空间”,将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目标。
对未来图书馆的这一战略思考顿时在论坛上引起巨大反响,演讲结束,代表们排着队竞相与他握手表示祝贺。
褚树青构建的天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21世纪图书馆的引领者,褚树青还有什么希望?他笑了:“愿人间处处有‘天堂’!”(本报记者 叶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