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4日 星期五

    “心中有数”的司令员

    ——陕西省汉中军分区司令员戚智学纪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4日 10版)

        看得出,陕西省汉中军分区司令员戚智学对数字很敏感,大到分区的弹药库长宽高是多少米,有多少弹药,小到军分区的任意一间门面房有多少平方米,随口就能说出来,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领导干部心里要有数啊。”戚智学说,“心里没数,国家的损失就大了!”

        铁骨铮铮的“硬汉”

        2008年8月,刚调任汉中军分区司令员的那些日子,戚智学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因为那会儿他的心中装着一堆“负数”——机关欠账700多万元,所属人武部中有7个负债,最多的达46万元;拖欠职工工资、医疗和养老保险300多万元;16处房产被人占用,有的房产被转租了三四次,连当初签合同的人都找不到;个别商户不仅拒交租金,还提出赔偿要求。

        新官上任的前40天,戚智学沉下心梳理旧账,越理心里越急,加之常看到职工遗孀张秀珍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更是愁得睡不着。

        戚智学立过二等战功,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他在仔细调研之后,心中有了“数”,遂下决心全面解决这些问题。他在日记里写道:“干吧,干吧!不干,对不起司令员这个岗位;不干,对不起党和人民。”

        在戚智学的提议下,军分区党委决定成立解决遗留问题领导小组,从处理门面房入手,与沉疴痼疾直接交锋。

        戚智学带头考察房屋租赁行情,摸清纠纷原因,挨家挨户做工作,还请来陕西军事法院的同志提供法律帮助。通过司法裁决、协议仲裁、强制执行等措施,不到一年,就将被占房产全部收回。之后,他们重新按市场价招租。每承包一处门面房,都由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每签订一份合同,都请军事法院的同志帮助审定。有一处房产往年租金为18万元,重新承包后,租金提高到87万元。就这样,等收回的房产全部租出去,租金就多收益几百万元。这样一来,军分区不仅还清了欠账,兑现了职工工资和保险金,还进行了信息网建设和营院整治。

        没“走”过一个关系兵

        戚智学当干部几十年,又在军分区系统工作,每年都要招兵、送兵,但他从没“走”过一个关系兵。

        前两年,有个老战友找到他,想让孩子参军。他们曾同在一个单位工作10多年,关系非常好,但按照公开征兵的量化评分办法,战友孩子的得分靠后,没有录取。老战友颇为生气:“兄弟啊,连个兵都走不了,你这个司令员是咋当的!”

        戚智学不去辩解,他“心中有数”——受损的友情可以修补,丧失原则无法挽回。征兵是大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安危。

        不合格的兵,坚决要退,不管是老战友、还是地方领导推荐的,也不管别人如何利诱甚至威胁恐吓!

        戚智学说:“放走一个闯红灯的,就会有更多轧黄线的。”他安慰家人:“你们不要怕,当年参战打仗,子弹我都不怕,还怕这些恐吓?”

        杜绝“后门兵”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阳光征兵。现在,汉中地区招兵,都要公布在网络上,300多万人民群众都能看得到,再也没有人去托关系、走“后门”。

        戚智学说:“当领导的,只有自己行得端走得正,讲话才有底气,办事才能硬气,群众才会服气!”

        他这话说得硬气。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军分区相继上马武器库搬迁、干部公寓楼修建、战士生活楼重建、办公楼维修加固等基建项目。一时间,建筑单位负责人纷纷上门,拎着大包小包来找戚智学。不过,全都吃了闭门羹。

        戚智学公开承诺:不介绍工程队,不授意机关照顾关系,不收受地方人员请吃送礼。

        干部公寓楼和战士生活楼招标时,5家建筑单位准备围标,每平方米价格定在1600元。戚智学提出质疑,在质量不降的前提下,把每平方米的价格压到1397元。仅此一项,就节余上百万元。

        军民心中的“香樟树”

        每有大事,戚智学必定亲历亲为。

        2010年7月,镇巴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通信和交通中断,灾情不明。戚智学连夜带领两名参谋赶赴灾区,翻山越岭20多公里赶到镇巴县城,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随后,他又带领200多名民兵,在灾情最重的陈家滩拉溪塘村奋战5个昼夜,打通了唯一能够进入灾区的210国道。看到浑身泥巴、腿上流血的戚智学,素不相识的镇巴县乡企局职工李佳旺拿起随身携带的DV记录下来。几天以后,戚智学收到他制作的光盘并一封信,信中祝愿的话只有一句——祝司令员健康长寿!

        对于戚智学而言,“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绝不是一句空谈。这一点,军分区职工遗属张秀珍、张素琴、徐桂芳、周玉英4位老人最清楚。

        头些年,戚智学经常看到后院的垃圾车旁,有个老人佝偻着身子从里面挑捡包装盒和塑料袋。老人是军分区职工遗属张秀珍,每月基本生活费只有195元。职工遗属张素琴、徐桂芳、周玉英3位老人生活也十分困难。

        2009年,军分区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从6月始,戚智学从军分区收益经费中给4名职工遗属每人每月补助250元钱,随工资打入个人账户。

        2011年1月,在戚智学提议下,再给4名职工遗属增加200元生活费,并且在发放过节补助时,将职工遗属全部纳入,并做到从军分区领导到一般干部、战士、职工和遗属一个标准。

        4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军分区的官兵、职工看到老人们生活安逸,心里也十分踏实自在。

        汉中地区遍地生长着一种树木——香樟树,因其高大葱翠给历史悠久的汉中增加了几分沁人的绿意,更因其具有预防虫害、驱除蚊虫的独特功效而深为百姓喜爱。有人说,戚智学就像汉中地区军民心目中的一株“香樟树”。

        对于这一说法,戚智学心中有数,坚辞不受。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更看重的是香樟树吸烟滞尘、涵养水源的‘固土’功能。”戚智学说。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王学伟 高 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