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5日 星期四

    走基层·干部手记④

    让渠首的水更清民更富

    河南省淅川县委书记 马良泉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5日   01 版)

        3月28日,天气晴朗。吃过早饭,我就带着县委办主任下乡,实地调研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情况。 

        淅川县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地,肩负着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淅川顺利完成了16.5万大规模移民迁安任务。后移民时代,如何在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的同时,让库区群众发家致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去年我们作出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选择,坚持在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把茶叶和金银花作为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有效载体。可喜的是,这一选择已被正式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并写进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报告。

        调研的第一站是毛堂乡。这个乡位于淅川县城郊,境内多山,经济发展条件不是很好。去冬以来,毛堂乡在全县率先发展茶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有5000多亩。 

        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不时可以看到农民在栽种茶苗。半小时后,到达丹江缘茶业公司种植基地。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青翠。公司聘请的技术员正在指导茶农覆盖地膜,一旁的公司总经理赵丹向我道出他的苦恼。他说茶业基地所处位置较高,缺少水源,加上前段时间天气干旱,浇水灌溉成了一大难题。他们正想方设法保证茶苗成活率。覆盖地膜就是采取的措施之一。   

        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县茶产业规划五年发展10万亩,眼下正是茶苗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浇水灌溉,提高成活率是当务之急。想到这里,我把现场人员召集在一起,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之后,给县委办主任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协调水利局在5天内完成全县重点茶业基地水利配套设施规划,及早解决灌溉问题;二是安排县财政出资购买100台水泵,免费发放给上规模的种植户;三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采用地膜覆盖的茶业基地,县财政按照每亩100元标准进行补贴。 

        此时已经10点半,我匆匆赶往九重镇唐王桥村,了解金银花种植情况。这是销路很好的中药材原料,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县内龙头企业福森集团,集中连片建设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形成种植、收购、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县里的目标是,通过5年的努力,将淅川建成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业基地。目前我最担心的是春季病虫害问题。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唐王桥村下车,一眼就看见大片的金银花绿意盎然,沿着田埂走进地里,和几位农民攀谈起来。他们告诉我,今年金银花长势良好,没有发生病虫害,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马书记,你来了!”谈话间,听到有人和我打招呼,原来是这个村的农民华道方。记得去年到这个村调研时,他还对种植金银花感到不理解,当场和镇干部争吵了起来。这次,他主动告诉我:“去年种金银花每亩地收入5000多元,我现在从心眼儿里感谢县委、政府的好政策!”“你应该感激北京市委、市政府,感谢首都人民!”我笑着对他说。

        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淅川考察后,明确要求北京深入开展对口协作帮扶淅川工作。北京市政府专门拨出5000万元扶持库区发展金银花。

        离开唐王桥村时,我嘱咐镇村干部和乡亲们一定要把生态建设好,把水质保护好,让首都人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中午时分,我在群众家里吃便饭。刚端上饭碗,手机响了,是县规划局长打来的,说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正在九重镇陶岔村进行村庄规划设计。放下饭碗,我就往陶岔村赶。这个村地理位置特殊,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有“天下第一渠首”、“京津水龙头”之美誉,越来越受关注。 

        村部会议室里,专家正和群众一起讨论新村建设方案,气氛非常热烈。群众们说,建设新陶岔是件好事,将彻底改变原来村子脏乱差的状况,但他们最担心的是资金不足。我告诉他们,县里将研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大家把家园建设好。同时向负责规划的专家介绍,陶岔不仅是淅川的陶岔,更是中国的陶岔、世界的陶岔,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要充分体现淅川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并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把陶岔村建设成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典范和缩影。

        结束陶岔村的调研,已是下午4点钟了。返回的路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有效引导。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还存在规划滞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很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总之,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渠首的水更清,民更富,实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本报记者刘先琴推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