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伴随改革开放而大规模推广并得到群众普遍欢迎的志愿服务活动,无疑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志愿服务活动以其方式的灵活性、参与的广泛性和行为的利他性,搭建起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学雷锋的巨大热情,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志愿者的生动局面,本报今起开辟专栏“志愿者的心声”,邀请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群体展示心得、畅谈体会、分享感悟。
我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北京残奥会形象大使,但我更为自豪的身份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这个工作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温暖,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奉献者,特别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奉献者的快乐。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关爱,社会更加需要志愿服务。同时,奉献社会也让我觉得生活更有意义,残疾人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16年前,一起偶然的事故让我高位截瘫,四肢完全瘫痪。那时,我只有9岁。可我不想放弃,在病床上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自学。我用10年时间自学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并成功进入大学,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又取得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我对自己说,“我不能让爱我、关心我的人失望,我要用加倍的努力开启命运的大门,用奉献书写爱的人生。”2001年,我试着在网上写稿,用自己的文字感化服刑人员,鼓舞残疾朋友,并把稿费捐助农村失学的小朋友。
2005年,在身体慢慢好转后,我经常组织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做过聋哑学校的老师,担任过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还当过文明劝导员。后来,我发现很多帮助对象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造成了一些心理疾病,就希望用我的行动以及阳光的心态,为别人营造一个倾诉的空间。于是,2008年,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入每月所赚的稿费,成立了“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长期免费为那些因下岗失业、落选以及失恋等因素而痛苦的人提供心理帮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要行动起来。地震后第二天,我坐着轮椅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募捐、献血,一连6天,没有间断。当得知灾区急需心理辅导志愿者时,我说服父母,拿出1万多元的治疗费和四处借的一些钱,全家一起,前往重灾区。在灾区的1个多月里,我们经历了余震、暴雨、山体滑坡等种种困难。我成功唤醒了两位植物人,让5位父母双亡的孩子开口说话,让40多位因为地震造成的重度残疾的人重树生活的信心。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志愿者。后来,我还参加了广州亚残会的志愿服务工作。
今后,我将依然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种种困难,努力为社会尽些微薄之力。因为,我有一个响亮而又光荣的名字:中国志愿者!
(本报记者 赵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