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6日 星期一

    矗立在心中的精神殿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6日   11 版)

        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解说员 乔婷娇  

        小时候,爷爷乔安山对我说:“我和雷锋一起在鞍钢当工人,一起入伍又在同一个班,还开同一辆车,你叫我爷爷,也要叫他爷爷啊!”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给我讲雷锋事迹,教我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照着《雷锋故事》识字。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我们全家去给雷锋爷爷扫墓。在我心里,雷锋是我们家最亲近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

        走进绿色军营,当一名像雷锋那样的解放军战士,一直是我最大的梦想。2009年底,部队到我们大学征兵,我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团里的雷锋纪念馆解说员。我认真了解纪念馆628件珍贵文物,用心感悟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件实物蕴含的精神,深刻领悟雷锋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崇高,把1万多字的解说稿记在心里,把雷锋的故事融化在血液里。面对不同年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讲解;面对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视角解读。

        雷锋精神闪耀着永恒的道德之光,雷锋纪念馆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从1962年10月建馆开始,团里就决定向社会开放,不分节假日、不分八小时内外,只要有参观的就开馆,至今已接待工人、农民、学生等国内外参观者150多万人次,成为享誉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团队几十次外出执行重大任务,无论走到哪里,都把雷锋纪念馆建到哪里,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近年来,为了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绽放出时代的光彩,团里在雷锋网站制作了“数字雷锋纪念馆”,还把雷锋纪念馆陈列资料刻成光盘,赠送给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目前已经赠送光盘近万张,让雷锋真正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我每讲解一次,都会引发对“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课题的思考。我感到,仅仅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做一个雷锋精神的践行者。2010年11月,听说身患白血病的中学生张佩文,在北京307医院住院,急需相匹配的骨髓时,我便产生了捐献骨髓的念头。我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发现有的说骨髓配型过程疼痛难忍,也有的说骨髓捐献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些犹豫了,就向爷爷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你雷锋爷爷的话:‘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学雷锋做好事,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在爷爷的支持下,我专门请假到北京做了血型配对采集。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配型没有成功,我难过得哭了。临别时,我把一个月的津贴360元钱都留给了小佩文,并鼓励他好好养病,答应他等病好了,带他到雷锋纪念馆参观。

        去年12月,我面临着人生的一次艰难抉择:我当兵两年已经服役期满,而学校规定服役期满不回校复学取消学籍。我是家里第一位大学生,是选择自己苦读12年换来的大学学业,还是选择留在部队?一时间我内心非常矛盾。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因为,我觉得上大学能够增加知识的厚度,而在雷锋纪念馆却能提升精神的高度;知识的增长可以后补,精神滋养的机会却弥足珍贵。我愿意坚守在解说员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融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潮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