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2日 星期四

    消费观察

    票价切莫“傲视”观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2日 16版)
    电影局拟定新规直指票价改革 /CFP

        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了800倍!

        自2002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然而,光鲜的数据背后,高票价却一直困扰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普通电影票价通常为35—80元,3D电影票价为80—100元,IMAX电影票价为100—150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电影票价有时会更高。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离不开文化消费的释放;而在电影这一传统文化消费中,高票价却把观众挡在了影院门外。

        地处北京五棵松的耀莱国际影城是全国单个影院全年票房纪录保持者,虽然平均票价只有26元,但观影人次高达280多万,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影院。而全国平均票价最高的北京万达国际影城,虽然地处CBD黄金地段,却因平均票价高达60多元,观影人次还不到耀莱影城的三分之一,收入相差了1600多万元。这说明电影票价不仅会“吓跑”消费者,压制普通观众的观影愿望,还容易导致电影市场出现盲目追求大制作高投入的畸形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城镇居民支付的每张电影票的价格相当于月可支配收入的2.5%,与发达国家0.5%的数据相比明显偏高。看电影,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大众娱乐方式,在中国却成了高消费。

        通常,影院制定票价会考虑4个因素,影片质量、造价高低、周边影院执行票价情况、周边观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在电影票房中,除了固定的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和营业税外,制片方可获得票房的40%—43%,影院则拿到50%以上,剩下的点归院线所有。目前,国内影片主要还是依靠票房收入回收成本,小小的电影票价因此承载了制片和发行方的成本压力,以及影院的经营压力。

        推动电影票价上涨的还有一路走高的商业地产租金。据了解,在影院50%的票房分成中,其中20%作为影院房租及硬件改造费用等。国内多数影院普遍都会以“保底费用+每年票房分成”的形式付给房产商租金,并且合同期限一般在15年或者以上。房产商也成为电影票房分成的实际参与者。

        数据显示,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5.7次,韩国也达到2.27次,但中国人平均每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人气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业的一大难题。有业内人士算过账,全国范围内,一场电影平均下来才7个观众。影响中国观影人数的关键就是票价问题。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票价也水涨船高,这显然不利于电影消费的大众化。为扭转这一发展趋势,将盈利重点从单一提高票价向多元化转移十分必要。

        在美国的很多影院内部,设置了大量电影衍生品、观影相关商品销售空间。数据显示,相关产品收入几乎占到美国影院收入的50%左右,而中国却只有10%。其实,票房的分账比例都是在放映前就固定下来的,就算提高了票价也依然无法提高自己得到收入的比例,大部分票房都要“拱手让人”。适当调整自己靠高价赚取利润的心态,打造全方位服务的“影院”而不仅仅是放映厅,赚取不需要跟房产商、片方分账的“额外收入”才是影院发展的新出路。 

        此外,我国电影院和银幕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影院建设加快,但距一个人口大国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有统计数字表明,美国平均每9000人就有一块银幕,我国却是19万人才有一块银幕!因此,要从根本上降低票价还需要增加电影银幕数量,让消费者更容易看上电影。(新闻观察员  杨 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