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牢记我是雷锋的传人,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3月1日,在雷锋塑像前,沈阳军区“雷锋团”278名刚刚佩戴上新军衔的战士,齐刷刷站立,高举起右拳,郑重宣誓。
从这一天起,这些战士将带着荣耀和责任,正式汇入人民军队的行列,也踏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征程。
洪亮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激荡在北国的上空。
不管是新兵入伍、授衔,还是老兵退伍,每逢大事,“雷锋团”官兵都要在雷锋像前许下铮铮誓言。50年风雨沧桑,这个传统连绵不断,一茬茬官兵早已把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内化为精神追求。
爱的光芒因信仰而璀璨
不管多么让人“头痛”的战士,只要走进“雷锋团”,过不多久,就得发生变化,因为“雷锋团”有一套“立体教育引导,身边模范引领,品质修养引航”的教育引导机制。
1997年冬天,打过工、摆过摊的朱言春,走进了“雷锋团”。入伍第一天,连队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但他始终心不在焉。接下来,新兵营组织听学雷锋标兵作报告,看雷锋题材影片,唱学雷锋歌曲,朱言春坐在凳子上还是一个劲地直打蔫儿。他说:“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好人!”
刚巧,就在朱言春说完这句话的当天夜里,他突发高烧。班长一路小跑把70多公斤重的朱言春背到卫生队。没过几天,他训练时没带棉手套,排长当场摘下来给他戴上,自己赤手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室外搞示范……
就这样,朱言春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动起来了。此后,照顾孤寡老人有他的身影,帮助孤残儿童他第一个报名,义务扶贫劳动他争着抢着干。
2005年8月,驻地抚顺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本来朱言春发高烧,卧病在床,可听说部队要去抗洪,他偷偷加入了队伍。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三天两夜,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被困群众79名,运送抢险物资8000多公斤。抗洪结束,他被授予“全国防洪抗旱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荣获“学雷锋金质荣誉章”。很多百姓发自内心地称赞,朱言春有一颗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灿烂的心!
多年来,“雷锋团”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育引导机制,让雷锋精神照亮官兵的每一天,使雷锋精神深植人心——
在“雷锋团”,每月都有一个教育主题,每季都进行一次教育考评,每年都组织一次雷锋知识竞赛;每逢3·5题词日和8·15雷锋牺牲日,从团到连都组织召开雷锋精神座谈会、演讲会、交流会、报告会。
在“雷锋团”,新主官到任首先瞻仰团史馆,然后在雷锋塑像前宣誓;新兵入伍,领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学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搞的第一个集体活动是学雷锋做好事,作的第一个承诺是“当雷锋式的好战士”。这种学习积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从1985年开始,“雷锋团”每季度都要请10名战士登上演讲台,用自己的视角、语言讲述身边的人和事,用亲历、亲见、亲闻的真实故事,见证道德风尚的弘扬。
春风化雨,用雷锋精神构筑共有的心灵家园,让官兵对雷锋的景仰坚定不移。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使学雷锋实践融入了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成为官兵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
“手递手”保持恒久热力
“雷锋团”一营教导员张赢转业一年多了。然而,他带头学雷锋留下的余热,至今仍然温暖着全营官兵。
团队倡导建设学习型军营,张教导员发现营连学习资料匮乏,便自掏腰包买来900多册书籍,又从同学战友那里收集来大量学习教材和光盘,在营里建起一流的图书室。短短四年,闲暇时间泡在图书室里的50多名官兵提升了学历,20多名官兵被各级评为学习成才标兵。张赢根据掌握的全营官兵家庭状况,通过介绍种养殖技术、推荐用工单位等途径,帮助30多名官兵的家人走出生活困境,有8名战士的家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这句口号在团党委班子中一叫就是50年。每次班子调整,都把学雷锋作为重要交接内容;参加出国维和、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团领导离一线最近、离火线最近、离危险最近,13任团长、10任政委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学雷锋典型和先进领导干部,现任班子成员6人是学雷锋标兵,他们资助贫困学生多达百人,“小手拉大手”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
第14任团长于洋,带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距离绥德鲁市中心仅有4公里的一座废弃供水站氯气罐发生泄漏,附近动植物被毒死一片,数千居民逃离家园。他冒死第一个突入毒区排险,维和官兵组成3支抢险小分队,在第一时间挺进毒区,成功排除险情。于洋和官兵的英雄行为,让当地居民和各国维和部队知道了“中国雷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精神在“手递手”中保持恒久热力。
给见义勇为更多的制度呵护
有件事,让雷锋班第24任班长黄帮维刻骨铭心。
2011年4月的一天,外出执行运输任务的黄帮维,从车窗里看到有位老人躺在地上,立即停车去搀扶。谁知,老人竟大声喊道:“我就是让你开车撞倒的!”
“军车把人撞倒了!”一些群众跑过来围观,老人喊得更起劲了。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小黄掏出身上仅有的380元钱,眼含着泪水送给老人。
“不能让战士献了爱心又寒心!”两天后,“雷锋团”领导得知此事,非但没有批评“惹事”的黄帮维,反而用“雷锋基金”补助了他被讹的钱。
为了树立“学雷锋光荣、当传人有功”的正确导向,“雷锋团”出台学雷锋典型“三有四优先”政策,即团史连史有记录、个人档案有记载、荣誉展板有照片;选晋士官优先考虑、入党入团优先发展、入学提干优先选拔、提职使用优先推荐,努力做到让有德者有得,有为者有位。
精神家园常呵护才能更美好。引入“督导员制度”,对学雷锋活动中“不作为”者进行批评教育,“雷锋团”开了先河。他们在各连队、机关各股室中,推选30多位学雷锋督导员,对见危不救、遇险不救、逢难不助等行为进行全时空“纠察”,核实后记入相关人员的学雷锋档案。
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雷锋团”走出一条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并举之路。他们不为传统路径所局限,在重塑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坐标中一路铿锵前行,不断打开新境界。
据政委王洪刚介绍,近10年来,团里给8名因做好事受诬陷的官兵“恢复名誉”,救助43名长年帮助他人的官兵;在团队树立学雷锋标兵和学雷锋积极分子中,有134名得到重用,340多名战士优先入党、提干、选晋士官。“好人有好报”这个最质朴有力的信条,消除着“冷漠孤独”的社会症候,也点燃了官兵学雷锋的巨大热情。(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本报通讯员 郭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