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文化强市百城行35

    把“特色”写在闽都文化上

    ——探访福州文化强市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13版)
    福州三坊七巷
    第二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签约35个项目,现场交易额61.2亿元。
    首届中国(福州)动漫消费电子展

        ■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激发文化的服务力、竞争力,让文化散发影响力。

        ■福州市市长杨益民: 挖掘特色文化优势,让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主持人语

        “榕树风采,闽江活力,茉莉气韵,左海胸怀”——人们常用这四句话来概括福州文化的特质。福州文化资源厚重,如何立足当地文化优势,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文化强市,福州做到了,并走出了特色之路,让文化产生影响力、竞争力。本期光明日报《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走进福州。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福州,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福州在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中,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闽都文化重现异彩

        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赞誉。如今,这里是福州人流最大、人气最旺,也是外地游客最多的地方之一。

        2006年底,福州启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相继完成105处历史建筑的建设。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去年8月揭牌,成为我国首个已建成的社区博物馆。如今,每天前往三坊七巷参观的游客均数以万计。

        福州自古就是全国有名的温泉城市,2010年底,福州市荣膺“中国温泉之都”。为深入挖掘温泉文化内涵,福州投资1.3亿元建设中国温泉博物馆,推动温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近年来福州市还着力打造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品牌,同时开发了闽江游、内河文化旅游休闲带等一批旅游品牌,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观光客前来,推动福州旅游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快马加鞭

        近年,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

        2010年11月,福州动漫基地被国家广电总局验收获批为“国家动画实验园”,福州动漫跻身“国家队”。近年,《宠物宝贝环游记》、《堂秀才》、《凹凹巫日记》、《三七小福星》、《妙计双响炮》、《封神榜》等多部福州出品的原创动画相继推出,福州原创动画生产能力突破8000分钟。

        去年5月,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动工,这是福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该园集传媒、网络动漫、传统手工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及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投资约32.5亿元兴建,总占地面积219公顷。芍园壹号、榕都318、福百祥1958等特色创意产业园区开园一年多来,目前已成为带动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2008年以来,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平均31.9%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形成现代传媒、工艺美术、设计创意等七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2010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2.17亿元。

        体制改革营造活力

        产业发展带来动力,体制改革营造活力。近年来,福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

        福州市根据不同单位的特性,采用相应的改制方法,稳妥开展文化企业单位改制工作,先后完成了福州市美术馆展销部、仓山影剧院、天华剧场、中心影院、台江电影院等文化企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在改制过程中,对需要处置的国有资产严格按有关程序进入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拍卖,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福州文化艺术的繁荣。据介绍,闽剧《画龙记》《兰花赋》《红豆缘》等剧目相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曹禺奖·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此外,伬唱《喜别棚屋》、小品《第二道防线》、舞蹈《花间曲》、舞蹈《古巷悠悠》分获第一至四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会演银奖、铜奖,福州市歌舞剧院、市曲艺团、福州评话等也获得多项荣誉。

        群众文化品牌凸显

        近年,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榕城遍地开花。“我们的节日”贯穿全年,遍及城乡。福州市赋予拗九节、邻里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弘扬爱老尊老、邻里和谐等传统美德。2005年伊始,福州把“拗九节”定为“孝顺节”,逐渐成为福州最富有人文情怀的“新”节日。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孝老爱亲活动,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长辈、对老人的感恩敬重之情。在福州,农历“七夕”有煮蚕豆赠邻结缘的习俗。福州市因势利导,将它改造成“邻里节”。邻里音乐会、邻里运动会、邻里美食会、“我的好邻里”报告会等活动在各社区开展得如火如荼。

        大兴广场文化,打造品牌效应。福州“激情广场大家唱”最早出现于2004年,福州市进行积极引导、扶持。2005年,免费开放所有公园广场,给予资助。短短几年,“激情广场大家唱”如星火燎原。公园文化广场还带动了街舞、秧歌、交谊舞、闽剧等群众文化活动。2010年,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被文化部授予“群星奖”。  

        图片提供:福州日报记者叶义斌

        (本报记者 高建进)

        专家点评

        闽江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麟斌

        福州是文化资源大市,如何实现文化强市,需要新思路,更要大手笔。近年来,福州市投入巨资,树起了“三坊七巷”等四个文化品牌,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充分挖掘与发挥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闽都文化之优势,得到了专家的认同与社会的认可。

        文化名片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轴线南街以西,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三坊七巷自从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于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马尾船政

        福建船政1926年建造的五层方形钟楼,高达18.2米,在第五层设置四面机械钟,钟面直径达1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准奏在闽江口设福建船政局,这是中国近代船政之始。

        ■闽剧

        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渗透,进一步发展成为“闽剧”。

        ■寿山石 

        寿山石因产于福州寿山村故名。寿山石质地光泽晶莹,脂润如玉,是雕刻工艺品的名贵石料。除按产地分类外,依石质色相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田坑石也称田石,被尊为“石中之王”,产地晋安区获文化部“寿山石雕之乡”美誉。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在4000—5500年之间。遗址是一座高出江面约二十米的长形山岗,历经8次考古挖掘后,它以令人信服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

        (本报记者 高建进整理) (栏目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