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专家盛赞重庆京剧《金锁记》

    苏丽萍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9 版)
    重庆京剧团新戏《金锁记》演出剧照。 高扬摄

        重庆京剧团据张爱玲同名小说创作演出的京剧《金锁记》,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惊艳亮相,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近日《中国戏剧》杂志社在京举办了该剧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此剧的文本改编、导演艺术、音乐唱腔设计、舞台呈现及演员表演,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京剧《金锁记》以曹七巧的一生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叙述了她如何由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女变成了恶毒尖酸的怨妇。她以她的青春为代价进入富宅豪门,却未料丈夫是个“活死人”,她欲爱而不能,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编剧韩剑光准确地把握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精髓,揭示了曹七巧被扭曲的心灵。而导演李六乙则将先锋话剧的舞台风格运用于京剧,使空间的错位形成一种强烈的语言,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新派京剧。尤其是将“打麻将”、“裹小脚”、“抽大烟”等京剧中从未有过的元素搬上舞台,可以说和传统京剧大不一样,既有话剧的戏剧张力,又有京剧的传统意蕴。无论演员表演还是舞美风格,都体现出张爱玲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华丽而苍凉”的独特韵味,突出现代与古典的精彩碰撞。该剧主演程联群、张军强的表演也得到专家赞赏。专家们认为,京剧《金锁记》在精美细致的笔触中发展了人性美丑优劣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今物欲横流而同时又极其缺乏安全感的现代社会和家庭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是一个很有文化品位和当代意义的作品。  

        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原重庆市京剧团),其前身是1936年著名琴师厉彦芝先生在上海创办的京剧科社——厉家班(后改名斌良国剧社),1938年来到重庆。国共谈判期间,蒋介石先生三次请毛泽东主席观看厉家班演出。1956年正式改制组建为国营重庆市京剧团。2010年8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组建为重庆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剧团在长期的传演中,形成了舞台表演严谨,演出剧目丰富,表演技艺精湛的独特风格。继“厉家五虎”、“慧氏三杰”后,又涌现出沈福存、朱福侠、孙志芳、张军强、程联群、周利等一大批老、中、青优秀演员,创排了京剧《戚继光》、《大足》、《江竹筠》、《金锁记》、《张露萍》等优秀剧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