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铁案法官的为民情怀

    ——记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兰光华

    李宣章 赵华副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7 版)
    兰光华法官(左)在向群众征求意见。资料图片

        30年前,他卸下戎装,离开祖国的边防线,迈进人民法院庄严而神圣的大门,成为一名忠诚的人民法官。

        30年来,他以丰富的司法智慧,成功化解了3000多起民事纠纷,所办案件无一例再审和改判,创造了二审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58%的记录,创造了一审民事案件被改判和发回重审的零记录,被群众称为“铁案法官”。他就是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高级法官、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兰光华。

        和谐司法,让对立的当事人握手言和

        “这下好了,我的赔偿款有了着落,不用打官司了,真要感谢兰庭长!”2008年10月的一天,在梁平县柏家镇三新村山顶的柏家院里,一只脚受伤的当事人邓承立紧紧地握着兰光华的手,哽咽着说。旁边的一审被告邓承芝和三新村四组的组长邓先权也都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本是族中兄弟的他们,为了赔偿款的事都要上诉上访,闹得势不两立!这是一起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梁平县柏家镇三新村四组将修路、铺片石工作承包给邓承芝。施工中,村民邓承立的脚被石头砸伤。梁平法院一审判由邓承芝承担医药费、误工费等损失,邓承芝不服上诉至市第二中级法院。

        兰光华多次到当地开庭,了解到原告邓承立年纪大,生活困难,而邓承芝只是召集人,三新村四组在贷款预付邓承立1000元后已无力支付。摸清争议焦点和矛盾症结所在后,他认为不能简单一判了事,把矛盾推给社会。

        不顾山路泥泞颠簸,兰光华亲自来到当事人家中,耐心做调解工作,并和当地政府协调,争取支持配合。柏家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积极配合法院,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赔偿款问题。

        善于碰硬,使复杂疑难案件云开日出

        兰光华情系三峡移民,主持民一庭工作以来,他办理各类复杂疑难的移民案件60余件,被亲切地称为“善于啃硬骨头的法官”。

        有一件群访群诉案件令人动容:2008年12月,市二中院受理了26户100余名村民诉梁平县双龙煤矿环境侵权纠纷的上诉。由于该案涉及人数众多,事关普通群众的基本生存环境,上诉人在13年内曾多次逐级上访。在经过多次交涉无果后,村民又将双龙煤矿告上法庭。一审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赔偿村民178219.71元。宣判后,双方均提起上诉。

        兰光华接案后,深感责任重大,加班加点阅卷。他先后15次挨家挨户走访,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并到村头和煤矿仔细查看村民受损实情,获得了大量的一线证据。涉及上诉的村民对此深为感动,不少人都说:“兰法官,从你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就知道你是一位好法官,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服判!” 

        2009年3月 7日,该案在梁平一农家院落公开开庭审理,原本情绪激烈的村民,此时心平气和地坐在法庭。整个庭审循序推进,举证、质证、辩论、调解等环节丝丝入扣,条理分明,诉讼双方畅所欲言。见此场景,参加旁听的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不对兰光华娴熟的审判技巧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由衷地赞赏,并表示尽力协助法院妥善解决此事。庭审结束后,兰光华又多次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此案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勇于创新,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温暖

        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审判后的延伸工作,是兰光华备受群众称道的地方。兰光华经常与妇联、村委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多次借助他们的力量为当事人彻底解决困难。很多当事人都感慨地说,“兰庭长比我们自己想的还周到啊!”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维护和谐稳定的治本之举。他经常深入学校、街道和偏远山区讲法制课。为建立纠纷化解长效机制,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主持和参与起草了《关于民事案件判后答疑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辖区法院办理相关民事案件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他还利用到区县和乡镇走访和调研的机会,结合具体的案件,同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探讨判后有关问题解决机制,并提出司法建议180余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法至深处情自浓,于无声处撼人心。兰光华在30年的平凡岁月里,用朴素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动人之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