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7日 星期五

    直抒胸臆

    老之将至

    杜卫东(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7日   16 版)

        年龄,是一件最令人无奈的事了。刚刚挥手告别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倏忽之间,鬓角就增添了白发,额头就刻上了皱纹。对镜自怜,徒生惆怅是很自然的。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读曹操的《龟虽寿》,在钦佩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时,也隐隐感受到了他老兄内心深处的些许无奈。且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感叹,即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老”字,一个“暮”字,也实在让人感慨唏嘘。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把人生看作一个悲剧,因为生与死,如影随形。生命本身就是布满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在力图避免这些暗礁和漩涡的同时,却一步一步走向那最后的、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从这个角度说,无论人生曾多么辉煌,时光也会让辉煌在瞬间定格;无论志向曾何等远大,年轮也会让志向成为以往。古往今来,最冷酷的杀手不是那些刺客死士,而是如“白驹过隙”一般从我们指缝悄悄流逝的时光。老之将至,意味着人生即将谢幕,生出一些惆怅当不为过。

        何以排解?不承认老之将至,像居功的老牛一样反刍昔日的辉煌?万念皆休,如迟暮的佳人一样哀怨岁月的无情?我想到刘禹锡参与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朗州刺史时已过天命之年。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中国古代,实属老之将至了。事业受挫,双鬓飘霜,他既没有留恋在昔日的辉煌中居功自傲,也没有沉溺于时下的挫折里消极放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首《秋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何等高昂的精神与开阔的胸襟。

        坦然地承认老之将至,意味着拥有了一种人生的境界。人世间,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拼搏奋斗获得,唯经历非用时间换取不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人生一路走来,在夕阳中驻足回眸,或高峰迭起,或沟壑纵横,或电闪雷鸣,或皓月高悬,想来既有攀登高山大川的奇绝,也断然不会少了欣赏江南名苑的情趣。丝竹管弦、黄钟大吕,急流险滩、小桥流水,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一切构成了多么丰富的人生画卷!没有经历过,它们怎么能够在生命的胶片上逐一显影。何为境界?奇绝独特,丰富多彩之所在也。坦然地承认老之将至,就是珍惜一路走来的人生风景,就是拥有了一种不可复制的人生境界。

        平和地面对老之将至,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生生死死,就如同水冻成冰,冰化为水一样自然。人类的发展,要靠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人生起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是主角的时候要引吭高歌,谢幕时也要舍得把台上的追光灯让给别人。蒙哥马利元帅一生铁马金戈,战功卓著,81岁那年非要佩带国剑参加国会的典礼。国剑长而重,持剑人必须举着它走进上议院,在女王讲话时,还要把剑高举过头不能晃动。元帅以老迈之躯,自然难以完成这样一整套连年轻人都会感到吃力的仪式。国会典礼尚未结束,他已因体力不支被人搀扶着坐到了椅子上。年老了,不为不能为之事,并不会被人轻视。如同智者所云:坦然地面对人生岁暮,是历尽酸甜苦辣之后的淡定,渗透悲欢离合之后的从容,悟彻成败荣辱之后的豁达,洞明是非曲直之后的聪慧。

        以坦然的心态承认老之将至,以平和的胸怀接受老之将至,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境界,获得了一份智慧。老之将至,无非意味着就此将步入生命的秋天,它虽然多了几片生命的落叶,也由此有了一份旷达与高远;它虽然少了几片青春的花瓣,也由此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发虽千茎白,心犹一片丹”,晚年,应该是生命呈现出的另一种璀璨。黄巢起义失败后,有一种说法称他遁入了空门,并留诗曰:“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其实,不必纠结于“天津桥上无人识”,昨天的辉煌已经定格,时下的精彩正在开启。“独倚栏杆看落晖”不是别有一番“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我们流连忘返、神采飞扬吗?

        (作者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选刊》杂志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