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的隧道都是我们平潭人打的!”这是记者春节期间来到平潭听得最多的话。
大年初二,福建平潭“海峡青年创业协会”会员魏文琼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早就听说光明日报的记者到了平潭,今天见到你们真高兴!”
魏文琼涉足隧道业近5年,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第一批回家乡发展的平潭企业家之一。“我是2011年6月回来的,承接了平潭的电网改造工程,也是为家乡公益事业作点贡献。”魏文琼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加入“海峡青年创业协会”,也是为了能及时掌握平潭的发展动态,获得更多和台湾同胞联系的机会。
“做完现在这个工程您还走吗?”记者好奇地问。
“不走了,我为建设家乡回来!”魏文琼答道,“以前平潭很贫困,我们都往外面走,现在平潭吸引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投资,‘一天一个亿’,作为平潭人,我们也要为家乡做点事。”
说话间,同样是“海峡青年创业协会”会员的陈道文和张扬宁来魏文琼家拜年,跟我们一起喝着功夫茶聊起了天。
张扬宁还是隧道业的新兵,从业不到1年。“我觉得做隧道挺荣耀的,这是我们平潭的特色!”
陈道文从事隧道业近20年,他自豪地说:“没有平潭人不成道。我们公司还参与了北京地铁的修建。现在我们回来投资了安置房等公益项目。”他为我们一一数说着:兰州乌鞘岭隧道、温福铁路隧道、厦门翔安隧道,都是“平潭造”,其中很多是国家重点工程。平潭人一年承揽的工程量有100多亿,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平潭也因此被称为“隧道之乡”。近年来,海西实验区的建设又带动了平潭隧道走出国门,德国、斯里兰卡、西班牙、新加坡等国都能发现平潭人打隧道的身影。
让魏文琼们备感振奋的是,作为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他们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民众交流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本报福建平潭1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柴如瑾 潘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