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

    宽视角

    高职教育何以做强做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21日 10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乐器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提琴制造车间学习制造小提琴。鲍效农 摄

        职业教育的改革,被有关专家比喻为是关系到整个教育金字塔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基石。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走向的试金石,被认为是撬动整个教育改革的支点,同样面临质量的命题、转型的迫切需求和办学的重新定位。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提高有特色的质量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这句话大家应该非常熟悉。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彻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总书记的要求,不仅仅是给“985”大学提出来的,也不仅仅是给“211”大学提出来的,也不仅仅是给普通本科院校提出来的,是给整个高等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作为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命题。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我认为提高有特色质量的关健是能不能做好校企深度合作。要从原先“为我(院校)”服务的“求助模式”更多地向校企合作共赢的“互促模式”转变,所谓的互促模式就是不仅仅使学校发展,也使合作的企业等单位得到发展。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有两个问题要回答,一是办学质量有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二是服务能力有没有真正地得到提升。假如我们没有服务能力,那么合作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大不容易、做强更难,做高不容易、做特更难。高等职业教育如果要想做特,就是要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力和服务力。

        在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突破方面,高职院校能够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因为开展这项改革我们的包袱少,有可能走在前列。

        我们应该提高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想上新台阶,我认为需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需要“走出去”,需要“引进来”。所谓“瞻前顾后”,就是要知道前边还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学校在做;“左顾右盼”就是要知道同类院校都在做什么。“走出去、引进来”与“国际化、请进来”是相关联的,我们最终的成功秘诀就是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紧密的伴生关系,这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千万不要放弃。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高职培养需重新定位

        前一段时间,在杭州高职研究会开会,石伟平教授讲了两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一个是示范校建设。这些年以来,我们整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把过去职业教育按照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改变了许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记得2003年我刚调入天津职大时,我问哪几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最多?请教务处的同志帮助查一下。一查,一次考试下来有400多人高等数学不及格。还有一门C语言程序设计课情况也是这样。于是,我就从高等数学开始听课,试图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还是教师教的内容或方法有问题。我一听教师讲什么呢,高等数学的极限理论,一讲就讲四节课,我们学理工科的都知道,高等数学的极限证明是很难的,但教师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讲就是四节课,学生根本听不懂,即使学生学完也极少用得上,真正有用的可能是求极限的一些常用方法。由此可见这个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石伟平教授的第二个观点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重新定位。他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突出“高等”两字。我们在强调了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两年,我请了100多家大企业来校座谈,并请他们对学生多项要素进行排名。结果出来后,排在第一的是工作态度,其后是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外语和技能!所以说,我们高职发展到今天,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反思,这里面可能还有好多方面工作需要做,要强调育人为本,能力为重!

        ■深圳职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一:高职的转型与升级

        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成就:一是比较好地解决了办学的理念问题,就是怎样紧扣社会产业的需求、坚持就业导向;二是从操作层面解决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问题,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下一步高职教育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第一是如何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下去。深化就是要做实,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要重视:

        互惠的机制建立非常重要,它是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的保证。广东省也出台了一些制度,但实事求是的讲,有些企业很重视,有的不够重视;校企合作要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深化它的改革,不光是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我们提出了“产学研用”立体合作模式,特别是企业方面遇到的技术和研发问题。而且我个人认为不光是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还要扩张到行业乃至于政府,也就是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

        第二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个问题说了很长时间,我觉得现在不是说必要性的问题,而是紧迫性和操作性的问题。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已经表现几个明显的不适应。一是不适应产业升级转型要求。现在深圳的某些顶级企业老总,已经明确跟我们讲不太需要深职院的专科毕业生了,从产业升级转型要求来讲,他们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我们的学生在多层次上不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二是不适应老百姓受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家庭对教育期望比较高,由此带来的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不容忽视。

        有几个建议,第一,把中职高职体系构建起来。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职之后再学几年高职,要科学规划和确定专业范围,不能一窝蜂上。第二,尽快建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健全专业学位体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颁布的学位条例就已经设计了研究型和专业(职业)型两个学位体系,过了很多年,还没有完全真正把我国的学位体系健全起来。第三,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要有序实施,依据区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院校办学条件等,统筹规划,分类分步发展,尽快实施。(本报记者朱振国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