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7日 星期六

    文化风云

    国话十年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7日   09 版)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周志强:

        70年前的1941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最早的前身——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成立。中国的红色区域出现了第一个专业的话剧艺术表演团体。 

        1949年4月16日,伴随着新中国铿锵走近的脚步,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宣告成立。此后,1956年9月16日,在“社会主义好”的壮美旋律中,中央实验话剧院宣告成立。那是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对国家艺术事业来说,更是一个玫瑰色的腾飞年代。共和国的“戏剧长子”们,在祖国的呵护中起步,在人民的期待中成长。他们勤奋耕耘,创造了永载中国艺术史册的第一次戏剧辉煌。然而,嗣后的风风雨雨,却使当时中国戏剧的先行者——青艺和实话,随着祖国母亲所经历的一幕幕人间悲喜活剧,步入了曲折颠沛的发展历程。十年浩劫结束后,重新恢复建制的“两院”,都体验过再度崛起的巨大喜悦,又都经历过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迷惑与彷徨……

        2011年12月25日,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快艺术院团体制改革步伐的战略部署,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两支驰骋中国剧坛的主力军终于携手并肩走到了一起,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大整合、艺术理念的大融汇,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历史新篇由此掀开。一部经典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首都剧场向社会展示出两院合并后的全新艺术形象。从此,国家话剧院开始了组建后第一个十年的艰苦探索。十年间,目标与责任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国话人迎难而上,勇敢地承担起了应当承担的一切。在全院同志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下,在文化部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下,十年后的2011年,国话人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和人民、向剧院组建十周年庆典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十年后,国家话剧院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拥有三大固定演出季、年度内共有二十部剧目在国内上演、七个出访团组进行国际巡演、全年共演出749场、票房总收入达到2070万元的具有较强演出实力的国家艺术院团。

        十年后,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国话剧场及办公楼的建设。几代国话人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们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大型专业剧场,国话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为矫健的身姿,站到了“新剧场、新起点、新时代、新国话”的起跑线上。

        十年后,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们终于找到了殊途同归的剧院发展之路。历史上第一个展示国话艺术家戮力同心、目标一致奔事业的“国家话剧院新现实主义年”演出活动,于2011“国话之春”演出季拉开大幕。全年陆续展示的以国话当今五大著名导演为代表的优秀作品,以及国话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导演倾力推出的新作,构成了多元化的“国话新现实主义作品矩阵”,向广大观众展示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具有丰富多彩艺术品格与整体形象的、新现实主义的国家话剧院。十年磨砺,国话由此而获新生。

        十年后,遵循“国家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改革指导原则,国家话剧院不断深化剧院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组建起了具有当代艺术管理意识、能够勇敢打拼市场、在艺术经营活动中努力建功立业的制作人团队。在他们的苦心经营和科学组织下,本年度上演的二十部剧目中,已经收回制作成本并且实现盈利的剧目已达到11部,书写了国话演出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纪录。

        国家话剧院的第一个十年历程已经载入史册,新的发展目标正在我们的前方展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努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国家院团导向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重要作用,在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中不断奋勇前行,努力作出国话人应有的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